意昂体育介绍

2025年三类基金慎选,回报率下滑明显,投资者需提前规避风险

发布日期:2025-11-22 22:42 点击次数:93

周末整理书房,翻出几年前的投资笔记,密密麻麻写满了当时追过的热点,从芯片自主到VR元年,现在回头看,像在考古一堆早已熄火的风口。

不禁失笑,人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摔跤,只是每次的姿势略有不同。

市场也是如此,叙事的套路换了又换,但收割的镰刀,永远是那几把。

最近总有人问,明年该怎么投,有没有什么财富密码。

我说实话,预测市场是神棍干的活儿,我没那本事。

我能做的,只是基于常识和历史,捋一捋哪些地方明显“值博率”不高,提前绕开。

今天不聊什么高大上的宏观分析,就用普通人的视角算算账,聊聊我认知里,明年需要高度警惕的几种“资产幻觉”。

第一种幻觉,叫“叙事驱动型”资产。

这东西年年有,只是马甲不同。

前几年叫“核心资产”,后来叫“新能源革命”,现在可能是“AI奇点”或者别的什么。

它们的共同点是,故事讲得极其宏伟,想象空间巨大,但短期基本面和估值往往已经严重透支。

我写完这段概述后,先后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首先,历史上类似的场景发生过吗?

太多了。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无数公司顶着.com的后缀就能上天,最后剩下一地鸡毛。

2015年的“互联网+”,也是一阵狂热,多少资金冲进去给梦想窒息的创业者抬轿,结果是长达数年的估值消化。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技术革命是真的,但泡沫也是真的。

AI的浪潮无疑是确定的,但具体到某个基金、某只股票,你买入的价格,决定了你是时代的弄潮儿,还是高位站岗的烈士。

其次,我们来算三笔账。

第一笔是“金钱账”。

追高这类资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本金亏损,坐电梯下来,几年都翻不了身。

这笔账谁都会算。

第二笔是“情绪账”。

持有这种高波动资产,每天的心情就像过山车,涨了怕踏空,跌了怕归零。

这种精神内耗,折算成健康成本,其实相当昂贵。

上班的“班味”已经够重了,何必再给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加KPI。

第三笔是“机会成本账”。

你的资金被套在这些“看起来很美”的资产里动弹不得时,可能错过了其他更稳健、甚至收益更好的机会。

比如,在科技股跌跌不休的这两年,一些“老登板块”的红利策略,年化复合收益率可能并不难看。

时间,是投资里最稀缺的资源,浪费在填坑上,道义有亏。

最后,这类资产的供给方是谁?

是需要融资的企业,是需要发行规模的基金公司,是需要流量的媒体。

它们有强烈的动机去制造和放大一个又一个“风口”。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速度,天然就处于劣势。

当你从大众媒体上看到一个热点时,它往往已经发酵到了最滚烫的阶段。

这时候冲进去,大概率是为早期投资者提供流动性,说白了,就是接盘。

第二种幻觉,叫“低风险伪装者”。

典型的例子就是这两年一度被奉为“固收+”神器的可转债基金。

逻辑听起来很完美:“下有债底保护,上有股性进攻”,进可攻退可守。

但现实是,当市场把它捧成避风港时,它本身就成了最大的风暴眼。

我们得回归第一性原理,可转债到底是什么?

它本质上是一张附带了股票看涨期权的债券。

它的价格由两部分构成:纯债价值和期权价值。

当市场情绪高涨,正股价格飙升时,期权价值会急剧膨胀,把可转债价格推到远超其债底(通常是100元面值+利息)的高位。

比如一张转债市价140元,它的纯债价值可能只有102元,那多出来的38元,就是你为“未来的可能性”支付的溢价,是纯粹的投机泡沫。

历史数据显示,可转债的平均价格一旦长期处于130元以上的高位,往往就预示着系统性风险的累积。

因为这意味着整个市场的投机情绪已经过热,大部分转债的“债性”保护已经名存实亡,更多体现出的是“股性”的脆弱。

一旦市场转向,正股下跌,这种高溢价会迅速被压缩,导致可转债和基金净值出现剧烈回撤,其下跌速度甚至不输股票。

2022年的那一轮调整,很多可转债基金的回撤都超过了15%,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固收刺客”。

更何况,有些规模较小的可转债,日成交额极低,流动性很差。

基金经理如果重仓这类品种,一旦遭遇大规模赎回潮,就可能因为卖不掉持仓而引发流动性危机。

所以,别再天真地以为它是什么稳健的替代品。

在泡沫面前,一切“下有保底”的承诺,都显得不堪一击。

第三种幻觉,叫“规模膜拜”。

很多人选基金,喜欢看规模,觉得越大越好,越大越安全。

尤其是一些短期业绩亮眼的“网红”债基,规模在短短一两个季度内从几十亿飙升到几百亿。

这种现象,对我来说,不是加分项,而是风险警示灯。

金融的本质是风险定价。

一个债基能在短时间内做出远超同行的收益,必然是在某些方面承担了更高的风险。

规模的暴增,会给基金经理带来巨大的管理压力,这种压力会扭曲其投资行为。

一方面,为了维持“高收益”人设以吸引更多资金,基金经理可能被迫下沉信用资质,去买那些评级不高但票息诱人的债券,比如某些地方的城投债。

在地方债务压力巨大的背景下,这种操作无异于在钢丝上跳舞。

一旦某个区域出现信用风险事件,净值就会遭受重创。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规模暴增后的流动性需求,同时增厚收益,基金经理可能会过度使用杠杆,比如通过债券回购,将基金的总资产放大到净资产的140%(监管上限)。

高杠杆是顺风时的放大器,也是逆风时的催命符。

一旦市场利率上行或出现信用事件,杠杆会加速亏损,甚至可能触发巨额赎回,导致基金无法应付,陷入恶性循环。

我自己的一个原则,这个也没啥保密的:对于债基这类追求稳健的品种,我更偏爱那些规模稳定、风格不漂移、成立时间长、经历过牛熊考验的“老家伙”。

它们或许收益平平,看着“班味”很重,但至少能让我晚上睡个安稳觉。

投资的第一要务是构建一个坚实的财务安全垫,而不是追求账户数字的短期脉冲。

总而言之,新的一年,与其去追逐那些不确定的“馅饼”,不如先学会识别并避开那些确定的“陷阱”。

投资是一场关于认知和心态的修行,不亏钱,或者说少亏钱,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胜利。

共勉共戒。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意昂体育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