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那会儿,特别是刚开战那段时间,苏军一开始打得不太顺,结果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士兵因为各种原因当了逃兵。
在这些逃跑的士兵里,大部分人找了个地方藏起来,从此没了踪影。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加入了弗拉索夫的队伍,或是投靠了德三在占领区设立的治安机构,成了背叛祖国的人或是德三的帮凶。
1923年出生的布良斯克人尼古拉·科切尔加,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战争打响时他才刚过18岁生日,前线苏军伤亡惨重急需补充兵力,这个年轻小伙很快就被征兵部门选中,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不过,尼古拉·科切尔加入军队后,并没有被派到前线打仗,他其实一直在沃罗涅日周边干着农活。
种地虽然累得慌,但总比上战场拼命安全多了,关键是尼古拉·科切尔加从小就在老家干惯了这种活儿。
但故事的主角尼古拉·科切尔加心里明白,尽管他现在身处安全的后方做着农活,可既然已经穿上了军装,早晚都得去那炮火连天的前线。想到这,他心里害怕了,决定在前线之前偷偷跑掉。
所以,在他参军后没过多久的一个日子(只知道是1941年8月,具体哪天记不清了),他就悄悄从部队里跑了,也就是说,他当了逃兵。
尼古拉·科切尔加当了逃兵,在沃罗涅日这个地方,他既没熟人也没亲戚,所以根本没人能帮他在这儿藏起来。
因此,回到家乡布良斯克内维奇,几乎是尼古拉·科切尔加仅有的出路了。
但从沃罗涅日到他老家布良斯克内维奇,中间得走上几百公里路。那时候,德三的军队还没打到这儿,路上还算太平。可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人老是在抓苏军逃兵,对那些逃兵来说,他们可比德三的军队可怕多了。
但让人难以想象的是,1941年年底的时候,尼古拉·科切尔加在逃回家的路上,竟然巧妙避开了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追捕,平安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但等尼古拉·科切尔加回到家里,却看到自己的家乡早已被纳粹德国的军队给占据了。
不管战局怎么发展,个人总得想办法活命。起初,尼古拉·科切尔加在德军占领的农场里谋到了一份差事。
142年刚开始的时候,尼古拉·科切尔加加入了德三在当地设立的治安组织,随后便投身到与苏联游击队的对抗中,他还抓捕那些不愿与德三合作的本地居民。可以说,此时身为逃兵的尼古拉·科切尔已然沦为了背叛祖国的败类。
说到底,尼古拉·科切尔加会变成背叛祖国的人,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国家在这场战争里已经彻底输了,根本看不到一点希望。像他这样想和这样做的人,当时可多了去了,绝非只有他一个。
然而,尼古拉·科切尔加没多久就感到沮丧了,因为德军在莫斯科城外遭遇了惨败,苏军又重新夺回了他的故乡。
苏联军队把尼古拉·科切尔加的老家收复之后,当地征兵的机构也重新开始运作了。
苏联的兵役机构刚恢复没多长时间,尼古拉·科切尔加就赶去登记了,(或许他这么急着去,是想通过主动加入苏军来弥补自己曾经的过错)。
有趣的是,尼古拉·科切尔加没藏着掖着自己当过逃兵的事儿,他说啊,1941年8月他之所以逃,是因为行军时掉了队,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回家了。
不过,他没把自己曾经跟着德三在当地跟治安部门和游击队交战的事儿说出来。
所以,在匆匆忙忙办完一些必要手续后,尼古拉·科切尔又一次参军了。
不得不说,尼古拉·科切尔起初因为害怕当了逃兵,可他再次参军后,在前线真的特别勇敢(至于他为啥这么勇敢,是因为想弥补过错,还是体内英雄气概突然显现,咱就不细究了):后来打仗时,他一个人就干掉了二十多个德国兵,还因此拿到了二级光荣勋章和其他好几枚勋章。
1944年年末,在战场上“弥补过错”的尼古拉·科切尔,因为受伤不得不暂时停下他的战斗历程。
战争结束后,苏联觉得没必要再养那么多兵了,于是苏军很快就展开了复员工作。
1946年时,尼古拉·科切尔加趁着苏军大批复员的机会,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尼古拉·科切尔退伍回到家乡后,很快就忘了自己以前的那些事儿,或许他觉得,自己流过的血、立过的功,已经把过去的错都抵消了。所以,战后头几年,他当上了脱粒机司机,打算重新开始生活。
好吧,尼古拉·科切尔的观点其实也有几分道理,毕竟在1945年那会儿,就连战争期间当逃兵的人都被赦免不追究了。
不过,战争那会儿当逃兵的人可以不被追究责任,但那些背叛祖国的人以及和德三勾结的人可不在此列。
因此,在1950年的时候,尼古拉·科切尔加因为之前参与过纳粹德国治安部队与游击队交战的事情被抓了。
1951年时,尼古拉·科切尔因过往历史问题被没收了勋章,还被判了25年监禁,这在当时算得上是极重的惩处了。可他并不愿承认有罪,不断给苏联的各个相关部门写信申诉,声称自己在战争中的功劳足以抵消曾经的过错。
随后,苏联相关机构经过商讨,将尼古拉·科切尔的服刑时间减到了10年,后来到1955年时,苏联再次实施大赦,尼古拉·科切尔也因此得以出狱。
尼古拉·科切尔从监狱出来后,没打算回老家,那时候苏联刚打完仗,正忙着恢复,到处都缺干活的成年人。
在当下劳动力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人们又一次没顾上调查新工人的过往情况。
在这样的情形中,尼古拉·科切尔加隐瞒了过往的问题,顺利谋得了新职位。
1975年时,尼古拉·科切尔因为在新岗位上兢兢业业,获得了“劳动英雄”的荣誉。
原本,尼古拉·科切尔加战后的日子虽有过小坎坷,但整体还算过得去。
接着时间来到1983年,那时他已步入花甲之年,60岁的他得着手准备领养老金的事了。
不过,那时苏联有规定,到了该领养老金岁数的人得回老家(也就是原籍地)去办些证明。
因此,在1983年的时候,尼古拉·科切尔加只好回到了他离开多年的老家。
或许尼古拉·科切尔加是抱着“衣锦还乡”的虚荣心回乡的(其实我也不确定其他国家有没有这种说法,大概他是想用“劳动之星”的名头,让这次回家办证明更顺利些)。于是,回到家乡的他,戴着“劳动之星”,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着,很是得意。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劳动之星”并没有给他带来羡慕的眼光和办事的便利。原来,当年他给德三治安机关做事时抓过的人,他们的亲属还在,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戴着“劳动之星”在大街上招摇过市的人,就是当年那个背叛祖国的家伙,于是立刻向相关部门举报了他。
1983年11月,那个曾背叛祖国、与纳粹德国积极勾结的尼古拉·科切尔加又一次被抓了,但这次对他的惩罚轻了不少,只是拿走了他的“劳动之星”和“劳动英雄”荣誉,既没让他坐牢,也没要他的命。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