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脖王”绝味食品最近的“翻车”故事,简直像一部精心设计的反转剧。在大多数公司都忙着财务做增值、利润吹泡泡的时候,绝味却选择了反着来,搞起了“反向财务造假”。五年间悄无声息“藏富”,少报了7.24亿元收入,如今被监管部门一锅端,直奔“ST绝味”的下场。这波操作,真是“敢为天下不敢为”。
回头看绝味食品的这场五年大戏,有点像是给公司埋了颗定时炸弹,直到湖南证监局拆开,这锅“藏富”陈年旧账才炸了出来。乍一看,这几年来绝味“顺风顺水”的增长故事其实是靠着低调隐匿装修收入撑起来的,而这些原本可以当年入账的钱,却被堆成了一个“财务蓄水池”。有些人可能会问,这种“不走寻常路”的调账方式到底为了啥?业内人士沈萌一语道破:要么是造假,要么是调节。很明显,对绝味来说,这锅“蓄水池”是为维持漂亮业绩曲线而服务的。
仔细想想,绝味的“财技”确实让人“一笑泯恩仇”。同一个赛道的周黑鸭,宁愿走慢稳的直营路线,也没为了扩张搞类似的动作。而绝味每年却新增上千家门店,看似扩张如火如荼,实则内部管理系统已经有些跟不上了。这也难怪,从外人看,它像是装宽了的“烧饼”,中间却开始空了。
更扎心的是,这些年来绝味问题频发,财务违规还不是单一案例。早些年的“关联交易违规”“股权投资没及时报”等问题,被监管部门点名批评,也只能凭什么雷厉风行的整改来抹擦。但如今“旧账新账”叠加,绝味从“鸭脖大王”秒变“ST黑马”,这一口锅,怕是彻底扣实了。
实际上,绝味的问题并不仅限于财务造假,它整个加盟模式或许都该好好反思。门店越开越多,品牌表面风光,其实靠的还是长年累积来的渠道红利。但这些年市场从“铺渠道”变化为“讲质效”,消费者对品牌形象、产品质量的要求和监管机构对财务合规性的高压并存,绝味的商业模式已经有点跟不上了。
加盟店一哗啦减三成,连带着销售净利率一起跳水,绝味确实正面临品牌扩张与内控风控双失控的危机。你看人家周黑鸭,虽然“跑得慢”,但人家是稳扎稳打的直营模式,财务控制更稳健,像绝味这样被监管盯着爆大雷,这种大戏还真不太可能发生。
当然,要想翻身就得从源头整改。短期内,绝味可以先“三稳”:稳股民情绪,先安抚大家别一股脑抛售,公司还能有翻身机会;稳加盟商体系,在尾巴没剪干净前,别让曾经的合作伙伴们都跑个精光;稳消费信心,得赶紧打个“食品安全责任状”,别让消费者咋觉都觉得鸭脖吃起来是问题味儿。
但靠这些还只是临时补丁,真正的救命稻草是绝味意识到这条加盟扩张的老路怕是走不久了。它需要定义新的方向,从彻底重塑内部控制、引入数字化合规平台,到建立独立的合规团队,这些事不干,怕是下次再吃罚单,都没人惊讶了。
最后,绝味的故事也给现行市场的企业上了一堂课:在风筝飞得高时,线务必要够结实。卤味行业竞争下半场开始,风光快跑已是往事,剩下的只是那些能两脚踩稳“合规”和“品质”这两块石头的玩家才有可能撑住未来。
各位“卤味发烧友”怎么看绝味这波操作?它曾经的鸭脖香你还会再尝吗?又或者,直接抱紧类似周黑鸭这种稳扎控股的风格企业呢?举个例调侃下,你是“盲拓派”还是“细水长流”?评论区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