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0 日,据财联社援引知名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等消息,Meta 近日向前苹果 AI 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抛出超 2 亿美元年薪的诱人橄榄枝,成功将这位华人 AI 工程师纳入麾下。这一薪酬数字不仅令人咋舌,更超过了苹果 CEO 库克 7460 万美元的薪酬,甚至与体育界巨星 C 罗和 NBA 球星库里的年收入处于同一水平,足以见得 Meta 对庞若鸣的重视程度以及当前 AI 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
庞若鸣的个人经历堪称亮眼,他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之后远赴美国深造,在南加州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又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博士学位。扎实的学术背景为他在 AI 领域的深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曾在谷歌工作逾 15 年,在这期间,负责了多个关键项目,全球一致性授权系统 Zanzibar、语音识别框架 Babelfish/Lingvo,以及端对端语音合成模型 Tacotron 2 等,这些项目在行业内都具有重要影响力,也充分展现了他在技术研发和团队管理方面的卓越能力。2021 年,庞若鸣加盟苹果,之后升任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带领约 100 名工程师推进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研发,并且负责包括 Genmoji 和邮件摘要等 Apple Intelligence 核心功能。这些经历让他成为 AI 领域不可多得的顶尖人才,也正是这些过往的成就,让 Meta 甘愿开出如此天价薪酬。
Meta 此次挖角庞若鸣,背后有着明确的战略考量,主要是为其新设立的 “超级智能实验室” 壮大研发团队。该实验室由前 Scale AI 创始人 Alexandr Wang 领导,已经吸纳了 GitHub 首席执行官 Nat Friedman、Safe Superintelligence 公司的创始人 Daniel Gross 等多位 AI 界资深人士。不仅如此,Meta 还通过持有 Scale AI 49% 的股份,进一步强化这一战略布局。自从 Meta 推出 LLaMA 系列模型以来,虽然获得了不少关注,但公司内部却对其 “进展不及预期” 颇为焦虑。在当前 AI 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大科技公司都在卯足劲抢占先机,Meta 显然希望借助庞若鸣这样的顶尖人才,填补自身在超大模型和智能助手研发上的差距,提升公司在 AI 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这份高达 2 亿美元的薪酬,其构成也有独特之处,涵盖基础薪资、入职奖金与股票奖励三部分,其中股票奖励占据大头。同时,股票行权往往超过四年,兑现严格与绩效目标挂钩,包括公司股价增长指标等。这就意味着庞若鸣只有在多年忠诚服务并达成预定目标后,才可能获得全部薪酬待遇。这种薪酬结构既体现了 Meta 对人才的渴望,也将人才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紧密绑定,激励人才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不过,即便如此,这数亿美元的总账面价值,依然刷新了企业对 AI 核心人才的估值边界,也反映出 AI 人才在当下科技产业中的稀缺性和重要性。
庞若鸣的离任,对苹果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给其 AI 战略蒙上了一层阴影。此前就有消息称,苹果公司正 “认真评估” 放弃其自研大型语言模型,转而引入 Anthropic 或 OpenAI 旗下的 AI 技术支持下一代 Siri 功能。由于苹果内部研发 AI 进展缓慢,已经导致多名核心 AI 工程师退出公司,而庞若鸣的离开,很可能会加剧这一情况。要知道,庞若鸣所领导的团队在 Apple Intelligence 相关功能研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的离去或许会让苹果在 AI 领域的研发进程进一步受阻。
反观 Meta,近期在 AI 人才争夺战中攻势凶猛,庞若鸣的加入将进一步增强其 AI 研发实力。Meta 一直致力于在 AI 领域有所突破,此次组建 “超级智能实验室” 就是重要举措之一,而庞若鸣在大型语言模型研发、团队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恰好能满足 Meta 在相关领域的发展需求,助力其在激烈的 AI 领域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这场天价挖角事件,不仅仅是两个科技巨头之间的人才争夺,更折射出当前全球 AI 产业的竞争格局。顶尖 AI 人才成为各大公司竞相追逐的核心资源,谁能拥有更多优秀的 AI 人才,谁就更有可能在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中领先一步。未来,庞若鸣能否在 Meta 主导的 “超级智能” 研究中发挥颠覆性作用,苹果又将如何调整其 AI 战略以应对人才流失和研发困境,都将是业界持续关注的焦点,而这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 AI 产业的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