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的官员们,恐怕是眼睁睁看着中国国庆中秋那8天长假的数据,心里五味杂陈。
全国34亿人次的流动量,在他们眼里,那不是人,是会走路的钱包。
眼瞅着隔壁的日本、韩国,靠着中国游客赚了个盆满钵满,菲律宾这边却冷冷清清。
于是,10月15日,菲律宾驻华大使馆的一则公告,悄悄地放了出来。
说是从11月起,要给中国人恢复电子签证。
如果你是去旅游或者谈生意,只要行程不超过14天,在网上填个申请就行,不用再跑腿交材料。
不过,入境的口子也给限定了,只能从马尼拉或者宿务的国际机场进来。
话说得很漂亮,是为了加强两国老百姓的来往,欢迎大家去玩,更欢迎大家去投资。
这算盘珠子拨得,人在马尼拉,声儿都传到北京了。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菲律宾的旅游业确实快扛不住了。
想当年,2019年的时候,一年有174万中国游客踏上菲律宾的土地,是他们的第二大“金主”。
可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直接缩水到了26.4万人。一整年下来,中国游客的占比只剩下可怜的4.8%。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游客,同期高达144万人次,占了总数的26.4%。
生意这碗饭,算是被自己给砸了。
自从小马科斯政府上台,一门心思跟着美国跑,在南海问题上反复横跳,时不时就把那张早就作废的“南海仲裁案”废纸拿出来晃悠。
这种操作,直接把中国老百姓的感情给伤透了。
结果就是,中国的旅行社纷纷把菲律宾从推荐名单上划掉。
广州一家大旅行社的负责人就说,到现在,两国之间的直飞航班都还没完全恢复正常。
北京的旅行社工作人员更是直言不讳,以前办菲律宾个人签证,审核又严又慢,谁愿意等?
反观泰国、马来西亚这些邻居,早就对中国游客敞开了免签大门,生意恢复得那叫一个快。
游客不来,最先遭殃的就是当地的从业者。
一位在菲律宾搞旅游的人抱怨,疫情前,他一个月怎么也能接待两三个中国团,现在倒好,一个月都见不到一个团的影子。
连锁反应接踵而至。旅游业垮了,经济受影响,社会治安也跟着亮红灯,犯罪事件和恐怖袭击抬头,搞得好几个国家都发布了赴菲旅游警告。
根据一份今年4月的报道,小马科斯的这套玩法,已经让菲律宾对中国的出口额暴跌,中资也开始撤离。要知道,对华贸易可是占了他们GDP的6.5%。
光靠游客这点钱,显然解不了近渴,他们更惦记的,是来自中国的投资大单。
菲律宾驻华使馆的商务参赞格伦·佩尼亚兰达,最近就成了最卖力的“推销员”。
他到处宣讲,说2024年菲律宾批准的外资项目金额高达1.95万亿比索,创了历史新高。
其中,光是电力行业的投资就占了1.38万亿比索,此外还有制造业、房地产、交通仓储,都是热门领域。
为了吸引外资,菲律宾确实也修改了不少法律。
比如新的《公共服务法案》,除了六个关键领域,外资持股上限40%的紧箍咒被摘了,剩下的都可以100%控股。
还有《外国投资法》,降低了科技创新企业的准入门槛,连可再生能源项目都允许外资全资进入。
《零售开放法》一松绑,世界上最大的宜家和优衣库门店,才能顺利在菲律宾开张。
饼画得很大,政策看起来也很诱人。
但问题是,投资者不是傻子,账面上的政策再好,也得看实际的营商环境。
菲律宾粤商会的会长林翰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地缺好的供应链,物流体系也不成熟。
更要命的是,地缘政治的风险这把刀,始终悬在投资者的头上。
小马科斯嘴上说着,不希望南海问题绑架中菲关系。
可他身体却很诚实,一边继续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一边在仁爱礁那艘破船的问题上纠缠不清。
那艘破船一天不拖走,就像一根刺扎在那里,提醒着所有人,这里的风险有多高。谁敢把真金白银砸进一个随时可能起风浪的池子里?
菲律宾似乎有个误解,觉得中国的游客和资本,除了他们那就没别的地方可去了。
这种想法,未免太傻太天真。
中国游客的东南亚旅行清单上,泰国、马来西亚因为政策方便、态度友好,排名早已遥遥领先。
中国的资本,眼睛同样是雪亮的。
2024年有个叫“贸促出海”的活动,组织中国企业去海外考察。结果大家的热情,更多地放在了越南、印尼这些市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菲律宾虽然对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等产品给了零关税,但印尼这些国家同样也给了类似的优惠,而且人家国内环境更稳定。
有个现成的例子,一家做宠物用品的公司,跟着贸促会去马来西亚考察,当场就签了两个货柜的订单。
这样的高效合作,在现在的菲律宾,很难看到。
重启电子签,本可以是个缓和关系的台阶。
但菲律宾似乎没想明白,光开一道门缝是不够的,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
既想赚中国的钱,又不想在挑衅中国的路上掉头。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