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未来,藏在哪?别急,你可能以为“沙漠里还谈啥高光”,但真别“不信邪”了。最近,关于甘肃五大沿线城市集体“翻红”的话题火出圈,网友调侃:这不是人均出门都是丝路小驼铃的节奏吗?
说起甘肃,印象还停留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实不然。老甘肃,确实承载过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可自从国家大手笔推动“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这里摇身一变,直接把资源、交通、能源、数字经济等一众“buff”堆满。只要你细看地图,从河西走廊的风,到陇东的煤,从兰州的交通枢纽到张掖的大棚农业,每个城市都像是被点燃的小宇宙,上演着属于自己的未来故事。
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些潜力城市到底凭啥火出圈?甘肃放了哪些大招?西北腹地真要沦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传说了吗?来,咱今天就着“瓜子”,一层一层剥甘肃这些潜力城市的“壳”,看看它们到底能搞出哪些“大动作”。
先说说兰州吧。要问谁是甘肃的“大哥”,非它莫属。可别以为兰州光有牛肉面和黄河夜色就行。最近可谓开足马力:什么“兰州-白银都市圈”、“强省会战略”,一股脑儿地全上了,拼的是全省资源整合能力,目标是把产业、人口、交通全绑定。
别怕信息量大,直接举例。2025年,兰州打包升级了七大交通项目,数百亿投资砸下去,主场气氛拉满。机场扩建?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横空出世,整个造型还玩了青铜巨鼎的梗,属实有点“硬核国潮”。吞吐量飙到3800万人次,是老机场的四倍,堪比国内一线城市气场。市区去机场呢?以前路途上打盹都能睡两觉,现在有了空铁轨综合枢纽,直接压缩时间到半小时,简直比抢特价飞机票还刺激。
再看酒泉。说到酒泉,你会想到什么?敦煌壁画?九天揽月?还是沙戈荒中的敦煌小镇?不好意思,现在的酒泉,名号可不止于此,人家风能、光伏,新能源直接搞成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基地,装机容量一骑绝尘。风光电大基地正在狂飙,新能源装备制造这条“链”,产业工人忙得脚不沾地。
数据不会骗人。酒泉给自己立下的Flag:2025年GDP增长7%以上。这有点“圣斗士升级打怪”卷法了。空港建设也“上线”,配套货运再提速,风能、煤炭甚至成了能源“集散地”。说酒泉变身“旱码头”,那还是客气了。什么新疆煤外运、内蒙煤南下,搞得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
紧接着,别忘了庆阳。别说,你以为它就是个西北小透明?错!人家手握“煤气油气”三大件,成绩单摆出来:煤炭省里占了94%,天然气稳占全省“半壁江山”。油、气,顺便代表了能源命门。更重要的地方在于,庆阳不仅仅停在“挖煤拉煤”上。新近几年,庆阳瞄准了“陇电入鲁”“东数西算”等新赛道。传统能源搞升级,煤化工、煤电一体化,直接拉着数字经济项目开搞联动。市委书记的话很实在,抓住“国家要啥、庆阳能啥、百姓盼啥、未来靠啥”的短板,全链路升级。啥?你说数据?直接明说:2025年目标,原油1200万吨,天然气30亿立方米,光煤炭2000万吨,数字给力到让人目眩。
再说天水。你肯定忘不了麦积山石窟和伏羲文化这些“大IP”。不过天水可不是光靠文化吃饭。人家本是传统工业大户,这几年转型非常快,集成电路封装、数控机床、装备制造升级,样样在线。要出圈,不仅要能“造”,还要会“讲”。2025年专门开了文旅发展大会,文旅资源全域联动,旅游业态、产品服务、基础设施通通提升。还怕没“梗”撑流量吗?高铁直接让天水更紧密融入关中群,西安和天水握手变家常便饭。
说到农业,张掖稳坐C位。别小看这座河西走廊中心城市,它把“种玉米”玩出了新花样。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能“喂饱”全国玉米种四成。现在,农业不靠天吃饭,而是靠科技“加持”。不仅仅是生物育种、农业科技,2025年还迎来了“阿拉丁控股+民乐县”传说级合作。“高科技温室+甘青融合”新项目登场,不再是冥思苦想“靠天收”的旧画面。你见过上亿平米的玻璃温室吗?别说是西北荒地,就是外省也得自叹弗如。更别提盐碱地、荒漠沙地组团逆袭,产业链还围绕新能源消纳展开,这不就是现实版的“荷兰温室奇迹”落户西北小镇嘛!
还没讲完。像金昌,名字听着挺低调,但在新能源电池材料的“流量赛道”早已摸爬滚打多年。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暴涨两成多,省里第一。武威的话,主打一个“生态优先”,9条产业链、5个百亿集群,一二三产业齐步走,布局很有意思,农业、工业、文旅、科技等多面开花。
你以为这就完了?其实,眼下的甘肃,盛世背后还有一堆现实bug要治。先说资源型城市吧,最怕“荷兰病”那一套,啥叫发展被资源绑架,才发现没别的活路。甘肃很多城市资源禀赋不错,但要搞清楚了——用资源拉动发展容易,结出多元产业果才是终极难题。还有,那片土地历来生态很脆弱,开发与环境修复怎么权衡,不是靠一句口号能糊弄的。想躺赢,难。传统“挖矿”思维碰上新能源、“东数西算”转型,大家都得学着不再做“煤老板”,而要会用高科技、服务业、农业科技等新武器抢滩。
当然,这些“麻烦”也绝不是专属于甘肃。机会多不多?多得很!想想“一带一路”提供的对外开放大舞台,交通、物流一体化让人口和商品流动前所未有快捷。就拿刚批复的酒嘉快速通道来说,过不了多少年,河西都会区的高速公路新通道就要一条一条打通。这不光仅仅是“路更通”,而是把所有甘肃潜力城市串成了一条链,互相补位、联合打团战。再瞅瞅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氛围拉满,吞吐量那叫一个炸裂,什么“车程缩半”早成家常便饭。
细琢磨,甘肃这些城市正如丝绸之路上的驼铃,新旧时空里一路“叮当作响”,诉说着老西部的复兴故事。这种活力和生机,甭说放在西北,就是全国都算得上“能量爆棚”。
不过,发展路途漫长,潜力再大也不能“只靠天生丽质”。甘肃要想真成西部样板,必须跨过资源单一、生态边界、产业结构转型等“坎”。长久之计,还是要走多元发展、绿色驱动、科技引领和开放合作的组合拳。交通通了,资金流了,观念新了,人才才能留下,产业才会升级。否则就是一阵风热闹完,回头看还是老路。
其实说白了,谁的未来没点不确定?但有点可以确定,甘肃这些潜力城市正凭实力争取“出圈”,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路还长,一边披荆斩棘,一边再诉丝路荣光,也挺“带感”。现实与理想纠缠,其实才是最吸引人的烟火气。
你觉得,甘肃这几大潜力城市里,哪一个未来最有看头?谁又会成为下一个“网红城市”?留言区走一波,讨论走起!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