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跨境交流会,认识了个扎着马尾的00后小林,她举着手机给我看后台数据:“姐你瞧,我这独立站上线3个月,已经出了2000多单!”我凑过去一瞧,卖的是手工陶瓷杯,页面做得像ins博主的主页,连咖啡渍印在杯壁的照片都拍得特别有氛围感。
小林说她刚开始也怕独立站难:“我连PS都不会,更别说建站了。”后来找了服务商帮忙,人家直接给她模板+教程,从选域名到上传产品,全程手把手教。最让她惊喜的是,服务商帮她做了个“定制刻字”功能——客户下单时能填名字缩写,烧制在杯底,现在这个功能成了店铺的“爆款密码”,复购率比普通款高3倍。
最近她还在纠结流量问题,结果上周刷到个宝妈留言:“刷到你们的杯子,突然想起女儿生日,想定制个刻她名字的。”小林当场就帮人家做了,结果宝妈发朋友圈被亲戚看到,又介绍了三单。她说:“以前总觉得独立站没流量,其实用心做内容,客户自己就找来了~”
其实独立站的“难”,大多是“信息差”造成的。就像小林说的:“我一开始怕代码、怕推广,但服务商把复杂的东西都简化了,我只需要专注产品和客户。”现在她的目标很明确:年底前把独立站做到月销5万,然后用赚的钱去景德镇谈合作,找师傅做限量款。
跨境圈最近还有个现象:越来越多新手卖家开始“双轨制”——平台店拉新,独立站留老客。毕竟平台流量越来越贵,而独立站的客户是“自己的”,想怎么触达就怎么触达。小林的故事刚好印证了这点:独立站不是“难不难”,是“有没有找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