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根本就没在香港汇丰银行设立过这个信托计划。”7月17日,一位接近汇丰银行的消息人士透露了这个关键信息。就在同一天,香港高等法院的起诉书内容也佐证了这一点——整份法律文书中,既没有提及任何信托安排,也没有将汇丰旗下的信托主体列为被告。
这个看似技术性的细节,却彻底动摇了三个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原告核心诉求。他们向宗馥莉索要的,是每人7亿美元、共计21亿美元的天价信托资产。
01 消失的信托
按照香港金融界的惯例,如果信托真的设立完成,起诉书中理应将信托主体列为被告。一位在港为富豪人群提供信托服务多年的人士,解释了这个行业常识:“若是信托已经完成的话,高院的起诉书,理应将香港汇丰旗下的信托主体列为被告。”
然而,这份起诉书的核心内容异常单薄。文件显示,截至2024年5月31日,一个汇丰银行账户被转走了108.5万美元,但并未说明这个账户是否属于信托账户。这种关键信息的缺失,令法律界人士感到困惑。
从信托设立的法律要求看,中国《信托法》第8条明确规定“设立信托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而截至目前的公开信息,原告未能提供任何由宗庆后签署的书面信托契约。这成为宗馥莉团队反驳的核心武器。
02 双线作战的遗产争夺
这场诉讼是横跨香港与内地的双线战争。三名原告不仅在香港起诉,还同步在杭州法院提起股权继承诉讼,要求分割宗庆后持有的娃哈哈29.4%股权,估值超过200亿人民币。
原告的身份争议是案件另一焦点。这三位持美国护照的“宗氏子女”向杭州法院提交了1989年的出生证明,并申请调取宗庆后在浙一医院的血液样本进行DNA鉴定。若亲子关系确立,根据《民法典》第1071条,非婚生子女可主张平等继承权。
宗馥莉手握父亲2020年签署的遗嘱,其中明确写明“本人所有境外资产均由独女宗馥莉继承,其他子女不得主张任何权利”。然而这份遗嘱存在程序瑕疵——见证人仅为两名娃哈哈高管,无家族成员在场。
03 18亿美元之谜
汇丰账户内的18亿美元资金成为争夺焦点。原告指控2024年5月约有110万美元“被异常转出”,怀疑宗馥莉擅自转移资产。对此,宗馥莉团队提供了完整的越南工厂设备采购合同及发票,证明属于正常商业行为。
这场纠纷背后可能藏着一段未完成的父爱。有分析认为,宗庆后可能确实有过设立信托的打算,但当时资金不足,计划通过后续分红补足21亿美元总额。
作为娃哈哈大股东,他每年获得的分红数额可观,补足3亿美元差额并非难事。然而天不遂人愿,宗庆后去年因肺癌病逝,计划戛然而止。
04 娃哈哈震荡
这场家族风波已经波及企业经营。全国工商联饮料业商会调研显示,三家省级代理商因担忧股权变动暂停进货,部分区域销售额下滑15%。
更严峻的是,竞争对手农夫山泉趁机抢占市场份额,新兴饮品品牌也在加速渗透。
渠道商的担忧仅是表象,更深层的是控制权分散风险。一旦杭州法院判决支持原告的股权分割诉求,娃哈哈股权结构将从“国资(46%)—职工持股平台—宗馥莉”变为“国资—职工—多子女”格局。这种变化可能引发长期控制权争夺,对企业稳定性造成致命打击。
宗庆后曾以“布鞋首富”、“家文化”著称,每年个人消费不超过5万元,办公室不足50平方米。遗产纠纷的曝光让公众看到了另一个宗庆后,社交媒体负面舆情激增400%,与其精心塑造的企业伦理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05 未完成的传承
这场风波折射出中国家族企业财富传承的制度缺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24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显示,68%的民营企业家未订立正式遗嘱,其中80%受“忌讳谈论身后事”的传统观念影响。
若宗庆后能在75岁前后完成三项关键工作,或许可避免当前困局:通过公证处完成血缘关系公证;设立不可撤销信托分离企业股权与现金资产;委托第三方机构保管遗嘱及资产清单。
这些专业操作本可为财富传承提供制度保障。当然,现在说这些是马后炮了。
不过,就目前的信息来看,这场涉及340亿财富的争夺战,胜负天平似乎开始倾斜。法律界人士分析,信托“不存在”的举证可能成为宗馥莉反转局势的关键筹码。
而这场纷争,无论结局如何,已经给中国家族企业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