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9岁男童与生父继母出行被安排后备箱”一事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其生母汪女士告诉记者,此事发生于2023年暑假,孩子随其亲生父亲、继母、爷爷、奶奶一起从佛山驾车前往桂林旅游,由于车辆前排座位有限,便把儿子安排在后备箱里。
男孩的亲生妈妈表示,车上还有后妈上一段婚姻所生的孩子以及一个婴儿,再加上男孩本人,车上一共七人。
“继母”“继母孩子”“刚出生的婴儿”“后备箱”等元素组合在一起,一个“前妻孩子遭虐待”的画面仿佛跃然纸上。在这个重组家庭中,前妻之子仿佛排到了“最底层”,和一些影视剧、小说里的情景相对应。由此也激发了网友的义愤,纷纷谴责父亲,比如今的短剧“更短剧”。这引起了全文热议!
不过,孩子生父接受采访的内容,又让事件变得复杂。比如后备箱一事征求了孩子意见;当时孩子年龄小,也不完全是“复原场景”中蜷缩的样子(最近生母带孩子去4S店模拟了当年场景并拍照);并非全程,只有一两个小时的高速让孩子在后备箱;否认虐待孩子,称孩子读5万元的私立学校,“我对他非常好”。此外,生父认为没有违背孩子意愿,“不会对汪女士及孩子进行道歉”。而在生母最新发布的短视频中,孩子的回复又与生父所说内容出现分歧。
让孩子呆在后备箱的做法肯定有错,至少涉嫌危险驾驶和超载,但是否一定是虐待孩子,恐怕从现有信息难以直接判断。但有一点毫无疑问,生父和生母,围绕孩子进行过长时间的拉锯。
比如坐后备箱一事发生在2023年暑假,已经过去两年;2024年11月,孩子的抚养权变更至生母名下;生母称,自己被生父一方以“侵犯隐私权、名誉权”为由起诉,索赔30万元,并拒绝交接证件等致使孩子学业中断数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