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日喀则市吉隆镇的边境线上,每天都有一群皮肤红褐色、眼珠泛着蓝色的年轻人扛着国旗巡逻。
他们是达曼人,如今的中国公民,守着这片曾让他们漂泊两百年的土地。
可二十年前,他们还是无国籍、无土地、无房屋的“三无”群体。
没有户籍,不被任何国家承认。
只能靠祖传的打铁手艺,在中尼边境的峡谷里给人打农具、干杂活,勉强糊口。
这个族群怎么会从漂泊两百年到扎根中国?
战争遗孤的族群之路
故事要从1791年说起。
那年,尼泊尔廓尔喀王国派兵侵入西藏,清朝政府当即派军反击,很快将廓尔喀人打回了老家。
可战争结束后,有几百名廓尔喀骑兵掉了队。
他们没能跟上撤退的大部队,滞留在了中尼边境的吉隆一带。
回不去尼泊尔,又不被清朝接纳,这些骑兵只能在雪山脚下的峡谷里落脚。
他们和当地的藏族人通婚,生儿育女,慢慢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族群。
藏语里“达曼”就是“骑兵”的意思,这名字成了他们对祖先唯一的念想。
不过,这段起源没有文字记载,全靠口耳相传。
达曼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平时只能说尼泊尔语和藏语。
外貌上既带着南亚人的轮廓,又有藏族人的特征,像一群被历史遗忘的影子。
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里,达曼人的日子就是一场漫长的挣扎。
他们没有国籍,尼泊尔不认,印度不管,连西藏本地人也觉得他们是“外来户”。
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土地,没有房屋,甚至连最基本的户籍都没有。
在南亚的土地上,他们成了真正的“三无”群体。
2000年以前,吉隆沟里的35户达曼人,有19户只能借住在藏族人的破房子里,剩下16户“有房”的,最大的也不过4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才2.84平方米。
冬天雪山的寒风灌进裂缝,夏天雨水顺着屋顶的漏洞往下淌,他们就挤在这样的屋子里,和牲口没什么两样。
活下去的唯一办法,是祖传的打铁手艺。
达曼人打的农具、刀具特别耐用,当地藏族人愿意找他们干活。
可这点收入少得可怜,换来的青稞刚够勉强糊口,有时候还得给藏族人放牧、干农活,才能换点酥油茶。
更难熬的是,藏族人觉得打铁是“不干净”的行当,达曼人走到哪儿都被边缘化,连孩子都没人愿意一起玩。
没有国籍,就没有资格上学。
整个族群在2003年前,识字的人屈指可数。
孩子们只能跟着大人打铁、放牛,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有老人回忆,那时候谁家孩子要是能认出几个藏文字母,全村人都觉得稀罕。
生病更是绝望,没有医院愿意收治无国籍的人。
头疼脑热就靠喝草药、捂汗硬扛,稍微重点的病,比如肺炎、骨折,基本就是等死。
老人们说,以前村里孩子多,可活下来的少。
很多孩子生下来没几天就没了,有的活到三四岁,一场感冒、一次拉肚子就没了气息。
谁家添了娃,大人不敢摆酒,不敢声张,就怕“高兴太早”。
2003年前,达曼人的孩子夭折率高得吓人,活过5岁的都算“命硬”。
他们就这么在教育和医疗的空白里,一代代熬着,像吉隆沟里没人管的石头,任凭风吹雨打。
特殊群体调研
转机出现在2001年。
那年夏天,日喀则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到吉隆沟做边境调研,在峡谷深处发现了这群特殊的人。
皮肤红褐色,眼珠泛蓝,说着尼泊尔语混藏语的话,挤在透风漏雨的破屋里,打铁的炉子熏黑了半面墙。
工作人员一打听才知道,这是群无国籍的达曼人,在这儿漂泊两百年了,没土地没身份,生病全靠扛。
政府当场拍板:不能让他们再这么熬下去。
经过两年调研准备,2003年5月26日,国务院正式下文:47户近200名达曼人,给中国国籍。
那天,60多岁的边巴老人蹲在土台上,听着工作人员念文件,听到“你们现在是中国公民了”,手抖着摸出藏了多年的青稞酒,洒在地上——活了一辈子,他终于有“国家”了。
国籍有了,家在哪儿?
2004年,西藏自治区政府通过“兴边富民”项目,给达曼人盖起了新房。
3846平方米的房子,每家都有宽敞的卧室、厨房,水电齐全。
比起以前漏风漏雨的破屋,这简直是从“地狱”到了“天堂”。
不光有房,还有地。
政府开垦了53亩荒地,分给达曼人,他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种上青稞、养起牛羊,再也不用靠打铁勉强糊口。
2005年,政府又花17.4万元,用一个月时间修通了自来水工程。
达曼人第一次喝上了干净的水,不用再去河里挑带着泥沙的水了。
以前达曼人的娃没学上,现在村里盖起了学校,政府派来老师,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进教室,课本上印着“中国”两个字。
到2021年,达曼村已经出了4名大学生。
生病也能治了,村卫生室建起来,医生定期巡诊,孩子们打疫苗。
老人有医保,平均寿命提高了30多岁,“孩子活不过5岁”的魔咒被打破。
达曼人拿到中国国籍后,年轻人没等政府号召,就主动找到吉隆镇边防派出所,说要加入巡逻队。
这片让他们漂泊两百年的土地,现在是“家”了,得自己守着。
每天清晨,他们扛着国旗,沿着雪山脚下的巡逻路走,界碑在哪儿,脚步就到哪儿。
手里的枪擦得锃亮,腰杆挺得笔直。
2015年尼泊尔地震时,吉隆沟的房子晃得厉害,达曼人顾不上自家刚盖的新房,跟着解放军就往山里冲。
他们熟地形,给救援队带路,背伤员、搬物资,几天几夜没合眼。
有个叫扎西的年轻人,手背被落石砸破了,血顺着指缝流,他抓把雪按了按,又钻进塌了一半的屋子:“中国给了我们家,现在家受了伤,哪有躲着的道理?”
达曼村新生活
如今的达曼村,59户194口人住着整齐的藏式新房,门口挂着国旗,屋顶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亮闪闪的。
老一辈大多不识字,一辈子靠打铁过活。
现在坐在门口晒太阳,看着孙子孙女背着书包去学校,偶尔从养老补贴卡里取点钱,总念叨“以前哪敢想有这样的日子”。
年轻一代不一样了,村里已经出了4名大学生,有的学了医,有的当了老师,放假回来会给孩子们讲山外的事。
日子好了,过节也热闹。
藏历新年时,达曼人和藏族邻居一起跳锅庄、吃糌粑,孩子们追着穿新衣的大人要糖果。
春节时跟着贴春联、挂灯笼。
以前因为打铁被边缘化的日子早过去了,现在走在吉隆镇街上,大家都笑着打招呼,说“达曼人是咱们的好邻居、好兄弟”。
#百家号乘风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