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美俄雷达预警能力PK,美国5550公里,俄罗斯6000公里,中国能到多少?

发布日期:2025-10-25 12:41 点击次数:171

雷达就像“战场上的千里眼”,它能看得多远、多准,直接关系到对战场局势的判断与应对。在全球雷达预警能力的比拼中,美国的“铺路爪”雷达探测距离达5550公里,俄罗斯的沃罗涅日雷达后发先至,探测距离突破6000公里。那么,作为雷达技术的重要玩家,中国远程预警雷达的探测距离又能达到多少呢?

一、美国“铺路爪”:冷战时期的“千里眼”,至今仍是北美防空支柱

美国的AN/FPS-132“铺路爪”雷达,是全球最早投入使用的陆基战略预警雷达,从1981年部署至今,一直是北美防空体系的核心力量。这款雷达的“身材”不小,32米高的双面阵列天线上,布满了2677个移相器,它采用UHF波段(频率在420-450MHz之间),依靠波长75厘米的电磁波,即便遇到电离层扰动也能穿透,从而实现对远距离目标的监测。

它的探测能力相当出色,能盯住5550公里外、篮球大小的目标,还能同时追踪200个太空目标。2019年经过升级后,它的探测精度也大幅提升,从原来的3公里缩小到800米。2022年朝鲜试射火星-17洲际导弹时,“铺路爪”在导弹升空58秒后,就准确测算出了飞行轨迹,为美国战略司令部争取到了7分钟的关键预警时间。

不过,因为诞生于冷战时期,“铺路爪”也有明显的短板。比如单部雷达的覆盖角度只有120度,想要实现全方向监测,必须多台雷达配合;而且它的“体力”有限,每运行8小时就需要停机冷却,每年还要花45天时间进行维护,在持续作战能力上稍显不足。

二、俄罗斯沃罗涅日:后发先至,探测距离超6000公里,还能识别隐身目标

俄罗斯的沃罗涅日雷达系列,虽然从2006年才启动研发,比美国“铺路爪”晚了几十年,但却实现了“后发先至”。这个系列包括DM型、SM型和M型,它们的最大探测距离都超过了6000公里,超过了美国“铺路爪”。

除了看得远,沃罗涅日雷达还有不少“拿手绝活”:它能识别隐身目标,就算目标采用隐身设计也难以逃脱;还能穿透等离子云层,即便遇到复杂的大气环境,也不会影响探测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它采用了首创的模块化设计,不仅把雷达的部署周期从原来的5年缩短到18个月,还降低了40%的造价,性价比大幅提升。

而且,它的覆盖能力也更强,依靠相控阵技术就能实现360度全方位覆盖,既能高精度探测目标,又能同时追踪多个目标。不过,受限于俄罗斯的经济压力,目前俄军只部署了7部沃罗涅日雷达,还没能实现对整个国土的全面覆盖,在部署规模上还有提升空间。

三、中国远程预警雷达:8000公里外能“看见”汽车发动机,反应速度比美国还快

再看中国的远程预警雷达,我国在新疆雷达站部署的这款雷达,光是主动相控阵天线的直径就有35米,它采用了氮化镓器件和量子噪声抑制技术,把探测阈值降到了-180dBm——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它能在8000公里外,识别出汽车发动机大小的目标,探测能力相当惊人。

它的反应速度也很快。2021年8月美军试射“暗鹰”高超音速导弹时,我国这款雷达在导弹发射41秒后就成功捕获目标,比美国本土的“铺路爪”雷达还快了9秒。而且它还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智能抗干扰算法能实时识别300种干扰模式,就算遇到复杂的电子干扰,也能稳定工作。

我国雷达专家贲德院士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中国研制的最新雷达技术,能“看见”8000公里外的小东西,打个比方,就像从北京能直接“看”到澳大利亚悉尼港的船只动态,覆盖范围能延伸到远离中国国土的海域和空域。

如今,当美国“铺路爪”还在依赖冷战时期的技术进行升级,俄罗斯沃罗涅日雷达受困于经济问题难以大规模部署时,中国的预警体系走出了独特的发展路径,实现了8000公里超视距雷达的“硬实力”突破。这场持续半个世纪的“千里眼”竞赛,本质上是各国基础科研水平、工业体系能力与战略决心的综合较量。未来战场“得预警者得先机”,说不定我国未来的雷达,还能将预警距离提升到10000公里量级。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意昂体育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