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真要雄霸天下了?摩根士丹利一纸报告,如同给新能源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当其他小弟还在为生存苦苦挣扎时,宁德时代却被华尔街大佬盖章认证:“行业最便宜的”!这波操作,简直是赤裸裸的降维打击,宣告着电池行业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强者恒强,弱者出局,这难道就是新能源电池最终的宿命? 欧洲市场,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宁德时代能在那里“显著增长”,无疑是啃下了一块最硬的骨头。
反观那些小厂,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份额“低迷”二字,道尽了辛酸。 这就像一群小舢板在大海中航行,而宁德时代则是一艘巨型航母,任凭风浪再大,也能稳如泰山。
储能业务,更是上演了一出“不对称战争”。需求是旺盛,但小厂们却是“增量不增收”,甚至亏损连连。 这让人不禁想起那句老话:“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别人躺着赚”。宁德时代凭借着成本优势和“高质保”,直接把价格打了下来,小厂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利润被蚕食,简直是欲哭无泪。
更狠的是,宁德时代还留了一手“质保金”。人家敢拿出营收的3%-4%来做保障,小厂们却抠抠搜搜,甚至“挂零”。这就像玩“俄罗斯轮盘赌”,一旦电池出问题,小厂们怕是要面临灭顶之灾。 前有美国储能集成商Powin破产的例子,足以敲响警钟!
固态电池,最近被炒得火热,但摩根士丹利却泼了一盆冷水:“更多是炒作而非机遇”。 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但细想一下,却不无道理。 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说白了就是一场“烧钱”的游戏,比拼的是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
宁德时代家大业大,自然有底气领跑,小厂们想要弯道超车,恐怕没那么容易。 那些所谓的“原型产品”,离真正量产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A股市场上,一些小型电池制造商的估值甚至超过了宁德时代,这在摩根士丹利看来简直是“不理性”。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资本市场的疯狂追逐,也是对未来技术变革的押注。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技术创新需要时间和金钱,不是光靠“炒作”就能成功的。
话说回来,宁德时代真的就稳如磐石了吗? 竞争格局瞬息万变,谁也不敢保证明天会发生什么。 宁德时代也并非没有隐忧。
比如,过度依赖大客户、技术路线选择的风险、以及海外市场拓展的挑战等等。 但从目前来看,宁德时代依然是那个“最靓的仔”。 更关键的是,宁德时代在资本开支上也变得更加理性。
不再盲目扩张,而是根据市场需求稳健地增加产能。 这种策略,无疑会让投资者更加安心。
经历了前段时间的下跌,宁德时代的估值已经来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摩根士丹利甚至认为它是“行业中最便宜的”,这无疑给投资者打了一剂强心针。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宁德时代还能继续“独领风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