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特朗普意图陷害中国,中方与鲁比奥通话态度坚决拒绝美国干涉

发布日期:2025-09-18 08:50 点击次数:111

中美关系这路上反反复复折腾,总有人想搞点新把戏来解老大难。

特朗普又想出新招啦,不过这回不直接对着中国动手,而是打算拉帮结派,一起征收关税。对中国和印度都要加到100%的关税,理由竟然是“公平竞争”。

中国可没保持沉默,在这个紧要关头,王毅外长亲自出面,先给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打了个电话,然后又宣布要去波兰、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走一趟。

这次,面对中方的硬气态度,特朗普还能撑多久呢?

特朗普这回玩“联合关税”的把戏,是不是又用了那老一套?不过,这次显然不只是简单的招数,而是藏着点新花样,搞得局势更复杂了,战略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特朗普最近又打算搞事情对着中国,不过这回没直来直去,而是打起了联盟的主意,想着拉拢欧盟,一起对中国和印度加关税,最高能涨到100%,还说这是为了“公平竞争”。

据英国《金融时报》9月10日报道的消息,来自知情官员透露,实际原因其实是因为中国和印度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助推俄乌冲突背后隐藏不少心思:一方面希望让欧盟分担一些制裁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想切断欧亚之间的贸易链条,防止中俄印走得太近。

这招从一开始就不靠谱,根本就有矛盾所在。先不说别的,美国实际上还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到2024年,中美之间的货物贸易总额已经超过6800亿美元,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还比美国对中国的还多出3600亿美元。

要是真对中国加一倍关税,美国的老百姓可就得吃亏了,平均每家每年得多掏1300美元买东西,这跟特朗普说的“保护美国工人”根本不搭边。

再看看欧盟那边,分歧挺明显的,大家都能看出端倪:法国外交部的内部文件不小心泄露出来,透露巴黎担心跟中国闹僵会影响经济;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直接说这个提议“没脑子”;只有波兰和立陶宛这样东欧国家愿意站队,但他们和中美的贸易关系远远比不上德国这些西欧国家的深厚。

更搞笑的是,法国、比利时这些欧盟国家,去年还从俄罗斯进口了1677万吨液化天然气,占了欧盟进口总量的97%——自己都在买俄能源,反倒还好意思说别人,这说理的底气早就没了。

而且,特朗普的那套关税策略连合法性都成了疑问。今年5月,美国联邦法院就判了,说他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搞“对等关税”是越界了,总统不能自己擅自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关税。虽然他政府还在提出上诉,但这个判决已经让他的关税政策难以维持了。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美国内部的人也不太配合。全国制造商协会都公开喊话,别去打官司了;而那些来自农业州的议员们,为着中国不愿买美国农产品的问题,拼命拉票反对他这套关税政策。内讧这么多,支撑他的关税大棒其实根本挥不起来。

中方的双管齐下:外交解困与规则角逐的双重奏

面对美国的压力,中方的反应既镇定又机智,表现得很有弹性。

9月10那天,王毅外长亲自打电话给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虽说外交部没公布聊了啥,但按以往中美交往的套路猜,王毅外长肯定把三件事说得很明白:一是别把经济贸易的问题当成政治难题,中方在俄乌问题上态度一直很中立,别随意抹黑;二是解决贸易争端要依靠多边机制,意思就是说会继续在WTO向美国“讨说法”;三是警告美国,要是非要搞事情,中方会采取对等措施反制。

挺有意思的是,这通电话正好接在特朗普宣布关税的第二天,明显是在告诉美国:“我们在盯着你呢。”

紧接着,中方又来了一招——王毅外长要前往欧洲访个遍,打算跑一跑波兰、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这三个国家。

其实这步棋就是想把美国和欧盟的联盟给拆开,走得挺巧妙。波兰在东欧国家里对俄最挺硬的,但也是中国“17+1”合作的重要伙伴,2024年中波的贸易额都超过350亿美元了,波兰特别需要中国的电动汽车电池。奥地利是欧盟里的中立国,和中国在能源转型、绿色经济方面有很多合作的空间。斯洛文尼亚曾经是南斯拉夫的国家,这些年一直想加入“一带一路”,它的港口对中欧陆海快线来说特别关键。

这样一来,中方既能借助欧盟里那些对中国挺友好的势力,又可以在一些核心领域推进合作,就算美国真要加关税,也还有一些缓冲的空间。

在规章制度方面,中方可没闲着,持续利用多边机制跟美国较量。2025年4月,中方在WTO货物贸易理事会里,联合46个成员国指出,美国的“对等关税”违反了最惠国待遇原则,像欧盟、日本、巴西这些主要经济体也都纷纷响应。

这种既强调法律依据又注重舆论导向的做法,不仅让美国的政策缺乏合法性,还形成了一股反制的合围圈。

而且,在8月中美在斯德哥尔摩谈经贸,最后签署的联合声明里,咱们还让美国将24%的对华关税再暂停90天,同时也保留了后续反制的权利。这套路“既不把关系搞崩也不让步”,一方面避免了贸易战升级,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争得了主动权。

特朗普面对的时间难题:在内忧外患夹击的局势中,他的政策推行已进入一个生命周期的关键节点。

特朗普的关税计划能坚持多久,得看这三件事的发展情况,可惜目前它们都对他不太有利。

得看美国 自家的政治节奏怎么走了,毕竟2025年可是特朗普第二任的关键年,可惜啊,目前美国的通胀迟迟没法降下来,经济增长也放缓了,高盛都预估2025年美国GDP增长率会跌到1.7%,支持率也跟着一路走低。

要是因为加关税让物价变得更贵,中期选举前老百姓肯定会不开心,这还会影响到他自己的政治地位吧。

欧盟那边的反应也挺有看头的。冯德莱恩虽然一开始还想着跟美国合作,但民调显示75%的欧洲民众都希望她辞职,这说明老欧洲对“美国优先”这套早就有点逆反了。

法国和德国估计会摆着不动,迟迟不去操作。就算波兰这帮东欧国家想帮美国,问题是他们自己还靠俄罗斯进口40%的天然气,真要跟中国闹僵,自己的能源都挺不过去,支持也就只能是嘴上说说罢了。

最后,这次中方的反制措施也是挺有看头的。现在,中方已经拿出了三招:把对美加征的关税从34%提高到了84%,把28家美国公司的名单列入出口管制范围,还对中重稀土施加了更严格的管控。

要是特朗普真的敢把关税提高到100%,中方可能会在半导体、新能源这些核心领域动刀子,直接冲击美国的科技巨头和军工企业的要害。

让美国更揪心的是,中方或许会利用“一带一路”,推动更多发展中国家用人民币搞贸易,逐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这一招儿,是真的在从根儿上冲击美帝的金融霸主地位。

回头看看,特朗普以前搞关税,总是“嘴上狠话多,真动手少”。2025年4月,他还说要对华加征145%的关税,结果在日内瓦会谈上,降到只剩30%了。这次要提100%的关税,也还是得考虑法律、经济和政治三个方面的限制,不能随便就来。

随着王毅外长的欧洲行逐渐深入,加上WTO的诉讼日益临近,特朗普的政策空间越来越狭窄。估计到2025年底,他很可能会找个台阶下,跟中方做些妥协,毕竟要真打起贸易战来,美国自己的经济和形象都难免会受到重创。

这次中方坚持硬碰硬的做法,已经把中美较量的主动权向多边规则转移,为未来的长远角逐打下了基础。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意昂体育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