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在特朗普执政以来,一直处于剧烈变动中。美国试图用贸易壁垒重塑规则,一个过去姿态温和的国家——印度,却出人意料地采取了反击姿态。
过去,印度对美国态度比较温和,保持一定外交距离。然而,当美国政府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惩罚性关税时,此举直接激怒了印度。
本来可以继续容忍的印度,此时决定采取强硬回应。这展现了它面对美国压力时的独立立场。
尽管如此,印度最初仍然表示,现在不是直接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反制措施的时候,希望先为紧张关系降温。
美国设置关税的目的,本是为了给美印贸易谈判增加谈判筹码。但白宫没有预料到,印度政府不仅不看美国的脸色,反而表现出一种不惜撕破脸的决心。
关税来了,印度怎应对?
印度首先采取的行动,便是对美国的能源要求置若罔闻。他们依旧坚定地从俄罗斯进口原油,明确无视华盛顿的施压。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每年从俄罗斯采购大约175万桶原油,这占据了其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特朗普政府显然希望印度调整能源进口结构,特别是全面终止从俄罗斯的原油购买。但这一目标显然无法轻易实现。
印度政府明确表示,已与俄罗斯签订了长期采购合同,绝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违约。这个立场清晰且坚定。
有趣的是,在美国发布制裁命令后,一些媒体报道称印度已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他们试图以此夸大制裁成效,甚至特朗普本人也在社交媒体上对此表示赞赏。
然而,印度政府迅速反击。它公开声明,与俄罗斯的合作根基深厚,不会轻易受外部影响。美国显然过于一厢情愿。
俄罗斯原油价格优惠,运输成本也低。印度政府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这样的有利条件?
更关键的是,印度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能节省超过100亿美元。美国显然没有能力为印度承担这笔巨大的损失。
市场开放,另有深意?
除了在能源领域展现出坚定不移的立场,印度还在国防合作上寻求与美国渐行渐远。特朗普政府曾计划向印度推销F-35隐形战斗机。
这些先进战机单价高达8000万美元,印度空军未来还需要为此支付高昂的后续维护费用。
对印度空军而言,这样的交易显然并不划算,性价比远不如依靠本国生产,或从法国、俄罗斯进口战机。
然而,印度政府选择了一种巧妙的方式来应对。这既避免了与美国关系彻底破裂,又争取了战略主动权。
印度宣布将扩大能源和贵金属市场的开放。以此作为交换条件,希望能够从美国获得更多的经济合作机会。
这种利用自身市场优势换取战略独立性的做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美印关系,也为印度争取了更多与美国博弈的主动权。
特朗普虽然心知此举并非完全出于善意,但面对印度市场开放带来的潜在经济利益,他无法轻易反击。
毕竟,这使得美国企业得以在能源和贵金属领域获利。否则,美国的经济利益也会受到严重打击。
中俄“助攻”,底气更足
就在印度与美国进行这场复杂博弈的同时,中俄两国也开始积极地为印度提供战略支持。这无疑增强了印度的底气。
首先,中国宣布全面支持复兴中俄印三边机制。这个机制最初由俄罗斯在2002年推动建立。
尽管该机制曾因中印边境摩擦一度陷入停滞,但在今年5月,俄罗斯再次积极推动恢复此机制,中国也随即表达了全力支持的立场。
仅仅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印度外交部便表示愿意参与其中。这不仅为印度提供了一个新的多边外交平台,也使其在与美国关系日渐紧张之际,避免陷入孤立。
此外,中俄两国还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为印度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持。这场演习在日本海举行,其时间点恰逢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加征关税之后。
演习地点与美日联合海军力量形成鲜明对比,传递出清晰的信号。
中俄的联合军演,不仅展示了两国在区域内的军事合作深度,更向印度传递出关键信息: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印度并非孤立无援。
这种军事上的协同,有效提升了印度的战略回旋空间,使其在国际舞台上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挑战。中俄从经济和军事两方面提供的“安全感”,是印度敢于对抗美国的最大因素。
笔者以为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印度展现出非凡的韧性。他们不仅没有在能源采购上妥协,反而通过巧妙的市场布局,成功反击了美国的压力。
在此过程中,中俄两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外交与军事支持,使得印度能够在这场国际关系中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和利益。
这样的事件表明,在全球互联互通的复杂时代,单边施压不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办法。策略的灵活性和多边合作的吸引力,才是主导国际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