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红娘一职已有12载,却从未有如本月般心生恐惧——接连接待了百位前来相亲的女子,其中八成在初次见面便直截了当地询问‘男方是否拥有全款房产、能否接受共同承担债务’,其余两成虽曲折迂回,最终话题仍归结于‘共同偿还债务’。”
28岁的行政李女士,背负着8万的债务(包括奢侈品消费和网贷);32岁的销售王女士,房贷与信用卡债务累计高达23万……每一页都明确标注着“男方需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并能协助偿还债务”。
这所谓的相亲,实则不过是披着“恋爱”外衣,寻找“债务接盘者”进行风险投资的把戏。当婚姻恋爱变成偿还债务的手段,我们不禁要反思:如今的爱情,是否已经被金钱侵蚀,只剩下干瘪的骨架?
红娘亲历:见证变迁——从“眼缘相投”到“财务审查”,相亲市场的风向已悄然转变。
“我有些债务,想找个伴侣共同分担。”
最令她难以忘怀的,是一位29岁的女子小林。她身着香奈儿外套,肩背LV手袋,言谈举止间流露出高雅气质。然而,提及择偶条件时,小林情绪失控,泪水涌出:“我的月薪仅有5000元,为了融入群体,购买奢侈品、跟随潮流出行,却背负了12万的网贷。如今,我已陷入‘借新还旧’的困境,难以支撑。我不求彩礼,只希望他能协助我偿还债务,一旦债务清偿,我便愿意立刻步入婚姻的殿堂。”
“那我还相亲干什么?难道我指望自己一个人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还清?找一个条件优渥的人结婚,难道不更方便快捷吗?”这句话,迅速成为了那100位姑娘们的“流行说法”。
令人惊心的是,此类心态绝非少数。张姐查阅了工作室的统计数据:在2020年的相亲中,主动提出“债务问题”的女性比例仅为5%,然而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跃升至32%,而仅在2025年的这个月,便飙升至惊人的80%。曾经,男方担忧遭遇“拜金女”,而今却更怕遇到“债务女”,前来登记的男性中,高达30%明确要求“查询征信”。
现实冲击:青年人的债务漩涡,早已悄然侵蚀着他们的爱情观
不少年轻女性将“婚后还债”视为目标,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当前众多年轻人已经深陷“全民负债”的困境。根据2024年末央行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居民的贷款总额已膨胀至64.3万亿元之巨。人均负债4.6万在这其中,30岁以下的群体负债比例超过45%,90后与00后已成为负债的“主力军”。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全国信用卡的发行量已攀升至7.66亿张。年轻人人均持3张卡以上近期,约三成年轻人群陷入了“以贷养贷”的困境。搜狐网曾报道一案例,月薪仅4000元的小王,为了维持面子而购入一辆价值20万元的车,每月需支付3000多元的车贷,以及2000元的信用卡账单。最终,他不得不依靠父母的养老金来填补财务漏洞。
婚恋市场早已演变为一种隐秘的“负债转移”途径。据2023年一线城市相亲数据揭示,经济因素在择偶标准中占68%。其重要性远超于传统意义上的外貌、性格等因素。随着“有房有车无负债”成为男性在相亲市场上的“硬指标”,一些背负债务的女性开始将婚姻视为摆脱债务的“良药”,甚至出现了个别极端的案例。
今年11月,光明网的一篇报道揭示了河南女子玉梅在短短三年内,通过相亲手段先后与三名男子订婚,骗取了总计60.14万元的彩礼,这些钱被她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最终,玉梅因犯下诈骗罪被判刑十年。尽管玉梅的行为已触犯法律,然而,她所反映出的“婚恋偿债”的心态,却是成都红娘所目睹现象的极端体现。
深究根本:非是少女堕落,实乃这三个陷阱深陷人心,诱人陷落。
将“结婚还债”现象归因于“女性拜金”观点,实乃过于偏颇。经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一现象实则是由消费主义盛行、贷款获取便捷以及婚恋观念功利化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重陷阱:消费主义所孕育的“体面枷锁”。根据成都艳子进行的研究,在年轻人的负债构成中,高达35%源于对奢侈品、网红景点打卡等“面子消费”的投入。在社交媒体上,流行的“月薪五千也要拥有名牌包”、“毕业伊始就必须拥有车辆”的“标准生活”观念,使得众多年轻人陷入盲目攀比的漩涡。为了不落在同龄人的身后,他们不惜借贷,结果债务累积,终成负担。
第二重陷阱:借贷平台的“精准投喂”现象。与父辈们所面临的“借钱难”截然不同,当下只需轻触手机屏幕,信用卡、消费贷款、分期付款等服务便触手可及。那些“零首付”、“分期免息”的诱人广告精准地推送至年轻人的视野,导致他们逐渐丧失了对金钱的敬畏之心。“轻点几下屏幕,钱便迅速到账,却未曾真正考量过自己的还款能力”,这已成为众多负债者的共同写照。
“过去是‘先看是否投缘,再讨论条件’,如今却是‘条件达标后,再培养感情’。”
颠覆传统观念:并非真爱已然消逝,而是你对婚姻的精髓产生了误解。
抵达此处,或许有人会感叹:“爱情,我再也不敢相信了。”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成都红娘所见证的,80%的情况不过是婚恋大海中的“少数派”,而更多的人,仍在坚守着真诚的底线。
在林木木今年11月所记录的众多相亲案例中,有位气质非凡的女士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她对伴侣的经济条件并无特定要求。她自己月入两万元,拥有房产与车辆且无任何债务,她的择偶标准仅聚焦于“三观”的契合。这一态度并非特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22年女性高收入群体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5%,远超男性,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她们不再将婚姻视为攀登更高社会阶层的“阶梯”。
男性群体亦逐渐觉醒。在张姐工作室服务的年轻男性客户中,有高达60%的人开始拒绝承担“无条件的债务偿还”,他们更倾向于寻求“消费观念的契合”。一位30岁的程序员陈先生这样表示:“我能够接受她有房贷,但却无法容忍她为了奢侈品而背负网贷。婚姻应当是双方的共同努力,而非我一人独力扶贫。”
真挚的爱情,并非是“寻觅一人以填补空缺”,而是“两人携手共建坚实的城墙”;婚姻的真谛,不在于债务的简单流转,而在于双方共同肩负起责任的使命。那些怀揣着通过婚姻来偿还债务的念头的人,往往忽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真理:那些试图用婚姻来填补的债务漏洞,最终将被信任的崩塌所彻底淹没;而那些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上的婚姻,更是难以经受日常琐事的考验。
突破困境之道:首要成为“无债之身”,继而寻觅“志同道合者”。
年轻人若想绕开“婚恋偿债”的陷阱,首要之务便是坚守自己的消费原则。需明辨“所需”与“所求”,月薪仅4000元时,切勿勉强购置价值20万元的爱车。在自身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追求体面,方为真正的尊严,而超越自身能力的攀比行为,不过是自寻烦恼。若已背负债务,应先依靠自己的努力偿还,而非寄望于婚姻——以牺牲感情为代价的“债务解脱”,终将带来更为惨痛的后果。
在婚恋的舞台上,不论男女,都应当回归到情感的初衷。张姐以其深刻的见解指出:“那些怀着‘还债’心态的姑娘,往往未能修成正果;倒是那些勇于坦诚自己的经济状况,与伴侣共同规划未来的,成功率更为显著。”在情感的世界里,最为宝贵的并非对方能为己偿还的债务数额,而是两人携手共创未来的决心与努力。
成都婚介界人士透露,所谓的“婚恋困境”实则更像是一声“清醒的警钟”。这一现象揭露了消费主义和功利性婚恋的虚假面纱,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何为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答案,并非是昂贵的名牌手袋、豪华的汽车与宽敞的住所,亦非依靠婚姻来逃避债务的所谓“捷径”。它所代表的,是口袋里充实的资金、内心的坚定与周遭的支持,这三者构成了人生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
关注老犟,别样视角。
#我的过冬仪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