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布会措辞颇为“鹰派”,这却没有改变高盛的判断,因此,投行与美联储之间的博弈愈发引人关注。事实上,尽管市场视鲍威尔言辞为货币紧缩的信号,高盛研究团队则坚信,12月降息仍存较大概率,这种看似矛盾的信息,究竟缘何而生?
尽管美联储高层表态趋于谨慎,高盛美国首席经济学家David Mericle明确表示,美联储对今年政策路径并未改变,即,12月降息依然在其预测的主旋律之中。因而,市场解读与高盛判断间,出现明显分歧。
与此市场的“鹰派”解读,多来自对美联储高层立场的直接感知,这种感知本身,常常受限于美联储内部声音分歧的表层表达。换句话说,鲍威尔在发布会上的坚定语气,其实部分是一种对内部意见分化的应对姿态,而并非外界理解的、针对货币政策的实质转变。
就时间节点而言,今年10月,美联储已经实施了年内第二轮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降至3.75%至4%。美联储还同步宣布,自12月起将暂停缩表操作,并且明确房贷支持证券的本金回流,将优先增配短期国债。这些决定,似乎已为年末政策空间的弹性打下伏笔。
鲍威尔在会上强调了三大现状一是核心通胀(剔除关税因素)已靠近2%的战略目标,物价压力明显回落。二是就业市场温和降温,经济增速虽放缓,但尚未陷入衰退风险。三是美联储政策路径坚持“数据决定”,未设置明确的未来轨道。这三点,显示货币政策周期处于不确定、灵活调整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鲍威尔本人也坦言,美联储内部对12月是否继续降息存在显著分歧。一部分决策者主张暂停一次,观察后续经济数据发展,理由在于当前政策或许已接近平衡点,他们认为,应避免因过度宽松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风险。这一“暂停派”观点,主要基于两点忧虑其一,担心过多降息削弱未来政策“火力”;其二,关注外部不确定性对经济的超预期反复。
而高盛研究团队则提出了三项支持12月降息的关键逻辑。其一,9月美联储自身经济预测,已经预先为12月降息做出铺垫——降息被视为基础设定,而不是非常规选项。其二,美国劳动力市场“真实疲软”态势已浮现。根据高盛观察,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劳动力需求持续下滑,接下来10月至11月的官方就业报告很可能进一步反映这一现实,尤其是部分政府系统因人事调整,新增就业数据将面临显著拖累。其三,鲍威尔公开承认“货币政策依然偏紧”,这意味着,美联储内部深知,如若就业持续降温,不适度降息恐将增加经济下行压力。
值得强调的是,鲍威尔的“鹰派”更多还是一种言辞层面的表现。实际上,美联储在实际操作中,展现出维持政策灵活与应变的基本立场。因此,从经济基本逻辑出发,年内降息仍属更大概率事件。“嘴上鹰,行动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数月市场的运行主线。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种政策预期分化,极大影响着资产配置策略。从美股和黄金到大宗商品,市场或将持续演绎围绕宏观利好信号的主题投资结构。高盛坚持认为,宽松预期主导下,风险偏好或将改善,相关资产有望获得持续支持。但与此政策不确定性亦使短期波动性上升,尤其考验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和政策节奏的把握能力。
总体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话语虽趋“鹰”,却未动摇高盛对年底降息主线的预判。这背后,是对经济数据、政策操作空间、以及美联储内部博弈的全面考量。因此,未来数月,美股、黄金等大类资产的宏观环境,依旧偏向多头格局。投资者仍需警惕短期预期反复带来的技术性修正。
在全球市场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唯有密切关注央行政策风向,跟踪核心经济数据,方能把握稳健投资节奏。从美联储最新政策信号和机构观点年底降息的概率,仍像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在全球金融市场之上,成为接下来决定风险资产涨跌的核心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