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0年,八国列强纠集组建了八国联军,对清朝末期的北京发起入侵。当时参与的八国联军成员包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沙俄、日本、意大利以及奥匈帝国。此外,英国还拉拢了其周边附属国及殖民地的军队一同参与侵华行动。
当时,俄国与日本之间存在矛盾,故而俄国并未参与合影活动。
在八国联军中,日本、沙俄和英国派遣的兵力最多。其中,日本大约派遣了20300人,沙俄派遣了约12400人,英国则派遣了海军陆战队约10000人,其中还包含少量印度和澳洲的雇佣兵。作为当时的列强,这八国军队所使用的武器,相较于清政府而言,先进程度高出数倍。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盘点一下八国联军进北京时,这八国军队所使用的各类轻重武器。
首先来看兵力最多的日本:
日军的各级指挥官所配备的,是日本国产的明治二十六年式转轮手枪。
该型号手枪于1893年定型,作为日本军队的首款国产制式手枪,据说其设计还借鉴了美国的史密森&韦森3号转轮手枪,发射的是9×22毫米手枪弹,弹巢可容纳6发子弹。
而且,这款手枪在日本军队中的服役时间相当长,从十九世纪末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当时的日本步兵装备了两种步枪:
第一种是当时日本最新型的三十年式步枪,因其枪机保险开关呈钩子状,所以在当时的中国被俗称为“金钩步枪”。
该型号步枪于1897年定型,同时还有海军型、卡宾型等衍生版本。服役后,它取代了之前性能落后的村田13式和村田22式步枪。
三十年式步枪发射的是6.5×50毫米有坂步枪弹,弹仓可装5发子弹,同时还可安装长度超过50厘米的三十年式刺刀。该枪的问世,也为日本后续的三八式步枪奠定了基础。
第二种步枪是三十年式的上一代产品,即村田22式步枪。该枪发射的是8×53毫米黑火药子弹,在1900年这个时间点,与其他欧洲列强的步枪相比,已经显得相当落后。
再来看兵力排名第二的俄国:
当时的沙俄军队,各兵种指挥官装备的是纳甘M1895型转轮手枪,这也是俄国的第一代制式手枪。
该手枪最初是由比利时的纳甘武器工程师专门为沙俄军队设计的,后来由俄国的图拉等兵工厂进行生产。它发射的是7.62×38毫米子弹,弹巢可容纳7发子弹,但有效射程不足50米。
同样,这款手枪在俄国军队中的使用时间也很长,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被彻底淘汰。
当时沙俄士兵装备的是莫辛纳甘M1891型步枪,在国内也被称为“水连珠步枪”。它发射的是7.62×54毫米子弹,弹仓可装5发子弹,且该枪精准度高、射程远。
同样,这款步枪在俄国军队中也是从19世纪90年代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而且,基于该枪的框架,还衍生出了多款卡宾枪和狙击步枪等。
接下来是兵力排名第三的英国:
英军指挥官装备的是韦伯利转轮手枪,这也是英国最有名的手枪之一。其初代型号于1887年诞生,发射.455英寸韦伯利手枪弹,弹巢可装6发子弹,在当时的军用手枪中,威力算是比较大的。
英军普通步兵装备的是英国最有名的李·恩菲尔德系列栓动式步枪。
该系列的初代型号大约在1896年问世,随后大量装备英国军队以及同时期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该枪发射的是7.7×56毫米子弹,后期型号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10发双排弹匣供弹,而且枪机行程短,可以实现快速上膛和快速射击。
在1900年,这种步枪除了装备英国军队外,随同行动的澳洲雇佣兵和印度雇佣兵使用的也是相同的系列。
除了手枪和步枪,当时的英国军队还装备了不少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它同样发射英制7.7毫米弹药,每分钟理论射速600发,有效射程1000米。对于当时的清军来说,这绝对是一种先进武器。
再来看美国方面:
美国军队指挥官使用最多的就是美国国产的柯尔特M1873式单动转轮手枪。
该型号手枪于1873年完成定型,并大量装备当时的美国军队。它还分为海军型、骑兵型、炮兵型、陆军型以及其他衍生型号。
M1873转轮手枪发射的是美国最常见的0.45英寸柯尔特手枪弹,弹巢可装6发子弹,有效射程50米左右。这款手枪在当时的美国军队中深受认可。
美国普通士兵装备的是克拉格·约根森步枪。这是由挪威武器工程师克拉格·约根森设计的一种栓动式步枪,于1895年完成设计,后来被西方多个国家采用。其中美国装备的是7.62毫米版本,能够发射美国本土的7.62×63毫米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
该枪的最大特点就是拥有两种装弹方式。第一种是在枪机顶部使用桥夹压入子弹,这是最传统的装弹方式;第二种是将弹仓侧面的盖子打开,可以快速塞入子弹,这也是该枪的一大特色。
除此之外,当时的美军还装备了约翰·勃朗宁设计的柯尔特M1895型风冷重机枪。
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非水冷式重机枪,同样发射7.62×63毫米斯普林菲尔德弹药,但每分钟射速只有400发左右。由于开火的声音比较独特,所以还被美军称为“土豆挖掘机”。
虽然射速比较慢,但M1895相比水冷型号要轻不少,这对于当时的清军来说,也是一种先进武器。
接下来是法国军队方面:
法国各级指挥官装备了MAS1873式转轮手枪,这也是法国的第一代军用转轮手枪,于1873年完成设计,随后装备法国海军和法国陆军。
该枪发射的是11×17毫米弹药,弹巢可装6发子弹。虽然使用的不是无烟火药,但威力也很大。
法国普通士兵装备的是勒贝尔M1886栓动式步枪,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发射无烟火药的步枪。它发射8×50毫米勒贝尔无烟弹药,而且弹仓容量能达到8发。
这种步枪从1887年开始生产,在法国军队中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当年法国人最值得骄傲的武器之一。
除了手枪和步枪,当时的法国军队还装备了哈奇开斯M1897式重机枪。这也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冷式重机枪之一,发射8毫米步枪弹,使用30发保弹板供弹。
该枪每分钟理论射速大约400发左右,有效射程1000米。后来还被日本军队看中并引进,在此基础上仿制出了三八式重机枪。
除了轻武器,当年法国人还出动了75毫米火炮,即最有名的施耐德M1897型75毫米野炮。此型号于1897年问世,火炮重量为1.16吨,全炮长度2.7米,发射75毫米各类炮弹,有效射程8500米。这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先进火炮。
而且这种火炮当时的产量也很多,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内也引进了很多。它也是《亮剑》中鼎鼎大名的“意大利炮”的原型。
再来看德国军队方面:
德国军官装备的是M1879型转轮手枪,由毛瑟兵工厂在1877~1878年期间研制,最终在1879年正式定型。它发射的是10.6×25毫米弹药,有效射程大约60米。不过这种转轮手枪在1900年已经显得很过时了。
德国士兵装备的步枪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在当时比较新的毛瑟M1898型步枪,发射的是7.92×57毫米弹药,弹仓可装5发子弹。
这在当时算是世界上最成功、且最好的栓动式步枪之一,尤其是它的枪机系统被世界多个国家效仿。
第二种是Gew.88步枪,也叫1888式委员会步枪。作为德国的第一种无烟枪械,它发射最早的7.92×57毫米无烟火药子弹。但当时所用的弹药都是圆头的,穿透力比较差,而且相比毛瑟M1898性能也要差不少。后来基本上都被M1898取代了。
接下来是奥匈帝国方面:
当时的奥匈帝国军队指挥官主要使用的是拉斯特&盖瑟M1898型转轮手枪,发射的是8毫米弹药,弹巢可装6发子弹。
不过这枪有一个特点就是弹巢是向右侧开启的,相当于“右轮手枪”,和其他国家军队用的转轮手枪有点不太一样。
当时的奥匈帝国士兵主要装备的是斯太尔-曼利夏M1895型栓动式步枪,简称M95步枪。同时在这个型号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骑兵步枪、短步枪和卡宾枪等。它发射的是8×56毫米曼利夏弹药,有效射程300~500米左右。
最后再来说说意大利:
当时的意大利军官配备的是博代奥M1889型转轮手枪,同样也是右侧开启弹巢,发射的是10.35毫米弹药,弹巢可装6发子弹。
意大利的普通士兵则装备了他们本国最有名的卡尔卡诺M1891式步枪。该型号发射的是6.5×52毫米卡尔卡诺步枪弹,弹仓可装6发子弹,有效射程大约400米。这在当时也算世界上最有名的步枪之一。
这种步枪也在意大利军队中服役了很长时间,从19世纪末期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以上就是八国联军进北京时,八国军队所使用的各式轻重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