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睿火炬手背后:全运汇聚新动力,CBA改革突破边界
其实,最近篮球圈内一个消息挺火,赵睿要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手,接着是CBA又要改革,然后不少人都挺振奋,不过,我仔细想了想,大家看似都认同这个消息很燃,但实际上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中国篮球怎么继续走向更开放、更高效、甚至更国际化。
不过,说回赵睿,作为广州站第9棒火炬手,其实不仅仅是对他个人荣誉的认可,尤其是他这几年状态持续在线,比如说在今年亚洲杯,他作为中国男篮队长带队最终拿到亚军,个人贡献数据也是亮眼,场均13.5分,4.5助攻,三项命中率都很高,其实,这不是简单的个人数据,更多反映出他在球队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
另外,赵睿虽然现在效力于北京队,但从前在广东队的表现也很突出,七个赛季里三次拿下总冠军,特别是在18-19、19-20、20-21三个赛季里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像这样一名球员,能够在不同队伍中持续输出,说明他的能力及适应性其实都很强,甚至还带动了整个联赛的活力。
其实,这次全运会对他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虽然说是在家门口作战,但竞争压力依然很大,比如说,广东队成员都在期待金牌,赵睿的角色因此还承担了更多期待和责任,这种情况下,他被选为火炬手,其实也是一种精神激励,鼓励他继续引领团队往前奔跑。
说到这里,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一点,赵睿的经历透露出一种很现实的篮球生态变化,国内球员开始慢慢跨队流转,然后依靠自身实力赢得认可,这跟过去一队一生的老传统其实已经很不一样了。
接着,咱们聊聊CBA改革,官方宣布新赛季将有重大变化,为了全面与FIBA接轨,所以单节时间从12分钟缩到10分钟,累计犯规数也从6次降为5次,表面来看比赛会变得更紧凑,激烈场面肯定更多,不过其实也带来一个新问题,就是年轻球员的出场时间可能更少,发挥空间变窄。
不过,据国内知名媒体人透露,这次CBA还准备搞一个创新,就是在正式比赛之后额外安排10分钟,两队非首发球员直接PK,这比赛成绩不计入正式统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来打4节,现在等于打5节,这对年轻球员而言其实是新机会。
特别是,这种做法实质上是双重改革,一方面官方跟国际规则接轨,另一方面又保障了培养新人,这操作其实很聪明,不过,联盟这么做也是很有压力的,毕竟中国联赛和NBA有所不同,NBA更看商业利益,我们的CBA还得为国家队多想一想,过去几年各种新规,其实都是为了给中国男篮输送更优质的人才。
其实,我们可以类比其他国家的做法,比如西班牙ACB联赛,他们也曾增加青训球员的上场机会,结果在五年里送出8名球员直通世界顶级俱乐部,美国NCAA则鼓励轮换阵容,保证大批新秀能够逐步成长,数据表明,NCAA球员平均每赛季增加5%的有效上场时间,最后有超过一半能签约NBA,反过来对比CBA,过去很长时间年轻人只能在垃圾时间上场,现在改革终于让他们能正面PK。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看亚洲其他联赛,比如日本B联赛,他们直接规定每队必须有两到三名U23新秀首发,否则扣罚奖金,结果五年后日本球队平均年龄下降了2岁,国家队成绩也直接提升,2023年亚运会拿到银牌,其实这些具体案例说明,激励机制跟人才池壮大之间绝对有强关联。
再说回来,CBA改革表面是时间缩短和犯规减少,但核心是创造更多可能,这其实打通了新人通道,我们不用再纠结“本土球员没空间”这个话题,最终解决了人才培养这一老难题。
此外,全运会与CBA的改革同步出现,其实隐含着更大的中国体育战略,就是借助大赛激情,推动本土联赛全面升级,尤其是全运会结束之后马上又是世预赛,中国男篮这两年已经有了不少惊喜,比如杜润旺进军NBA,赵睿担当中坚,2025甚至被认为是中国篮球新拐点。
但问题也还在,比如人才断档和青训体系薄弱,虽然改革已经在路上,比如CBA新人PK环节,但这只是开始,有没有可能未来CBA直接搞U21单兵联赛?或者引入欧洲式的青训梯队?其实答案还未可知,不过只要持续改革,总有新突破。
说到底,赵睿火炬手是荣誉象征,CBA改革是新动力源,两者合在一起,反映了中国篮球正迎来更开放、更高效的时代,只是这个过程变革还很长,比如人才流动机制怎么更顺畅?年轻球员还有哪些机会?全运会和CBA如何实现联动?这些问题其实值得我们继续关注,也期待下一个行业爆点,你猜会是什么?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