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国家这双面人的游戏,玩得是真溜。人前西装革履,高谈阔论着反恐合作,背地里却给那些真正搞破坏的团伙递钱递枪,这事儿想想都觉得讽刺。
最近伊朗就干了件大事,直接掀了桌子,把一个由德国和以色列在暗中扶持的恐怖团伙迪德克给连根拔起了。这伙人也不是什么新生代,头目早年在巴基斯坦混,后来伊斯兰国在那边倒台,内部乱了套,他们就在2017年辗转跑到了伊朗,最后竟然在德国找到了安乐窝。
你没看错,就是德国。这个欧盟的核心成员,一边喊着反恐口号,一边却为这个组织提供了庇护所。有了德国情报机构的暗中保护,再加上以色列摩萨德源源不断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迪德克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目标也变得异常明确:就是要把伊朗搞乱。
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伊朗的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这里也一直是摩萨德的重点关照对象。这伙人一开始学得挺聪明,不动大城市,专挑农村的基础设施下手。炸个电力塔、通信塔,或者趁着夜色烧掉几台筑路用的重型机械,反正就是不让当地老百性过上安稳日子。根据被捕成员的交代,光是在工地上烧掉的卡车、平地机、挖掘机这类设备,就足足有36台。有时候,他们看到两台挖掘机停在低洼处不好下手,扭头就把旁边其他机械的车窗砸了,灌上汽油,一把火点了,那叫一个干净利落。
这种小打小闹只是开胃菜。随着胆子越来越肥,摩萨德的指令也越来越直接:购买武器,然后对伊朗平民和在伊的外国人动手。有个成员就招供,他们接到了一个极其冷血的任务,去梅尔扎布尔县绑架并杀害五名无辜的巴基斯坦公民。行动的资金呢,自然是走见不得光的渠道。组织者告诉他们,钱会通过好几个货币兑换商转过来,实际到账的钱也确实如此,就是为了抹平痕迹。
真正让他们彻底暴露的,恰恰是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的那个节骨眼。当时伊朗的导弹和无人机让以色列有点狼狈,急需在别处找回场子。迪德克的任务来了,指令非常紧急,要求他们立刻袭击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安全部队和边防哨所,搞出点动静来给以色列助攻。
这种里应外合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可他们唯独算错了一件事——伊朗的反击速度。伊朗安全部队几乎是瞬间就行动了起来,更关键的是,他们发动了当地民众。老百姓只要发现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或者听到一丁点关于恐怖分子的风声,都会马上报告。这种军民一体的模式,让迪德克瞬间成了过街老鼠,连个藏身的地方都难找。
没过多久,这个背后由两大情报机构撑腰的组织就被彻底瓦解了。精心策划的破坏行动,成了一堆废纸。
这事儿表面看,是伊朗的一次反恐胜利。但里子里,却是中东地缘政治博弈的又一次摊牌。德国这次算是把脸丢尽了,所谓的反恐立场成了一个国际笑话。而以色列呢,想通过扶持代理人来肢解、遏制伊朗的大以色列计划,显然又遭遇了一次沉重的打击。靠这种阴暗手段,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的,反而只会让地区的矛盾越来越深。
说到底,当遮羞布被扯下后,人们看到的,往往就是这么个不好看的样子。而这张布后面,还藏着多少类似的故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