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条新线、180公里扩建,沈阳地铁四期规划这次真要动真格了!当其他城市还在追逐快线概念时,沈阳却选择刀刃向内的务实路线——取消K1、K2快线,转向主城内部的精细化布局。新增后总里程将突破300公里,网络密度达到0.3公里/平方公里,直追东京巴黎水平。规划师坦言:优先保障主线运力才是灵魂所在。这条地下脉络将如何重构城市格局?家住浑南的上班族真能多睡十分钟?让我们一同揭开这座东北重镇迈向轨道城市时代的战略布局。
主持人:大家好呀!欢迎再次蹲到我们的节目,我们带着新一期走来了!今天聊点接地气的——沈阳地铁四期规划。 嘉宾:对,这回真不是画大饼,是动真格的。7条新线,180公里,听着就硬核。 主持人:等等,我刚刷到说之前那些快线K1、K2被砍了?为啥啊?不是说要拉快车吗? 嘉宾:说白了,快线成本高,但坐的人少,不划算。现在转头聚焦主城内部,更务实。 主持人:哦~原来是‘刀刃向内’的改革啊!那新线路怎么服务城市发展?我住浑南,能沾光不? 嘉宾:你住浑南太幸运了!8号线一路串起沈北学府、北行商圈、长白岛,还直抵浑南产业区,像给西部打了一剂强心针。 主持人:哇,那我早上通勤是不是能多睡十分钟?别告诉我还要换三趟车! 嘉宾:别担心,4号线北延四站直达沈飞新园区,早上装备制造的兄弟们,搭地铁就能奔赴岗位,便捷得不像话。 主持人:听着就舒服!那其他线路呢?9号线东延是干啥的? 嘉宾:9号线东延四站到金紫街,是连东部副城和主城的纽带,更是为未来沈抚示范区接轨留的‘远期接口’,超有前瞻性。 主持人:我懂了,这不是修地铁,是修‘城市未来’啊!那总里程能到多少?有啥国际对比没? 嘉宾:新增后总里程破300公里,全国前15!网络密度0.3公里/平方公里,快追上东京巴黎了,这是量变到质变。 主持人:天呐,0.3公里/平方公里?这密度听着就靠谱!那技术上呢?不会用老掉牙的车吧? 嘉宾:放心,国标B型车,6节编组,时速80-100公里,和现有线路完全兼容,标准化维护,省心又高效。 主持人:那站点调整呢?听说5号线砍了4站?是不是有人要骂街? 嘉宾:其实是为了避免重复覆盖。铁西区政府、卫工街这些站取消,改走长安路换乘10号线,更合理,也省资源。 主持人:哦~就像整理抽屉,把重复的东西拿掉,空间更顺手,对吧?那这算不算‘精细化规划’? 嘉宾:对,就是‘精细化规划’。像7号线西延一站补强经开区,取消洪湖街、西塔等站减少绕行,让地铁真跑得快。 主持人:我突然觉得,这不只是交通,是城市治理的现代化体现啊!那有没有争议点?比如机场线取消? 嘉宾:有观众觉得机场线该优先,但规划说‘优先保障主线运力’,这是效率考量,避免顾此失彼,挺理性的。 主持人:嗯,我懂了,有限资源下,得先保主干。那未来呢?沈阳要变成‘轨道上的城市’? 嘉宾:没错!规划预留了深哈通道、沈辽鞍城际接口,目标是主城30分钟通勤,都市圈1小时直达,这是战略级布局。 主持人:太燃了!那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这期? 嘉宾:‘优先保障主线运力’——这句原话,就是整个规划的灵魂,效率、理性、务实,全在里面了。 主持人: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祝你通勤不堵车,地铁不迟到,我们下期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