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批评非但没奏效,反而让以色列更加疯狂,哈马斯在绝境下把一封求救信直接递给了特朗普。
看看这事儿,哈马斯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中节节败退,竟然想拉美国下场调停,求着特朗普施压以色列停火60天,还表示愿意放出一半人质。
这招儿听着挺荒唐,但也反映出冲突的残酷——国际社会的谴责压根儿没让以色列收手,反而火上浇油。
回想起来,这场巴以冲突的根源要追溯到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那时以色列建国就引发了长期的领土争端。
哈马斯2007年夺取加沙控制权后,局势更复杂了,双方冲突不断升级。
最近这轮是从去年10月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开始的,触发了以色列大规模报复,至今已造成数万平民伤亡。
西方国家的谴责,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联合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这本该是施压以色列的信号,但以色列却视若无睹,甚至威胁要扩大战争目标到摧毁“伊朗轴心”。
这不光是情绪失控,更源于以色列长期依赖美国的军事支持——每年美方提供数十亿美元援助,帮助他们建起中东最先进的国防体系。
哈马斯呢?
他们内部矛盾多,治理加沙15年,民生问题堆积如山,现在只能病急乱投医,寄希望于特朗普能发挥“交易大师”的作用。
从多方立场看,以色列的强硬态度离不开内塔尼亚胡的个人算盘。
他面临腐败指控,靠着极右翼联盟执政,战争成了转移国内矛盾的工具。
内塔尼亚胡公开宣称要实现所有战争目标,包括吞并加沙,这本质上是把安全问题政治化了。
反观哈马斯,他们的求救信暴露了弱点——在卡塔尔多哈讨论停火草案时就被以色列空袭,这波操作太讽刺了。
特朗普的立场呢?
作为前总统,他一直标榜自己是“和平使者”,但实际上一贯优先美国利益。
2018年他退出《伊核协议》,直接加剧了中东紧张;2020年又推动“世纪协议”,但巴勒斯坦拒绝了,因为它根本没考虑他们的核心诉求。
眼下,美国国内政治分裂严重,特朗普不会为哈马斯冒风险去挑战以色列——毕竟,美以同盟的核心是美国在安理会的否决权,这让以色列觉得自己有恃无恐。
国际规则在这儿被严重践踏了。
联合国宪章第2条强调主权平等和禁止使用武力,但以色列的行动,比如在加沙的“全面压制”战术,公然蔑视了人道法。
2024年上半年,安理会多次讨论巴以问题,美国一票否决了停火决议,这不是第一次——从2014年到现在,美方已动用否决权保护以色列十几次。
结果呢?
这种“免责特权”让以色列养成了一种战略文化,认为华盛顿会永远罩着他们。
哈马斯的求援行为也违反了基本外交逻辑:他们忽略了特朗普的实用主义,过去几次停火谈判都因缺乏多边框架而流产,比如2021年的“11天战争”停火协议,很快就破裂了。
国际社会其他玩家,比如欧盟和阿拉伯国家,立场更平衡——法国和英国批评以色列过度使用武力,但也无力改变局面。
冲突的影响正向更危险的方向扩散。
加沙地带的人道灾难越来越严重,联合国报告显示,80%的基础设施被毁,250万居民中近半数面临饥饿风险,这会激化仇恨,催生更多极端组织。
区域层面,以色列的吞并政策正掏空“两国方案”的基础,约旦河西岸定居点扩张让巴勒斯坦领土碎片化,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抵抗。
全球来看,这场冲突已经影响油价和供应链——布伦特原油价格今年涨了15%,欧洲和亚洲的通胀压力增大。
更要命的是,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在侵蚀国际法治的公信力,类似情况在乌克兰危机中也出现过,俄罗斯曾借此指责西方双标。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站在悬崖边:前者民不聊生,后者安全感越来越脆弱,这种恶性循环如果不破,可能会波及更广的地区。
说实话,这事儿看完让人既窝火又无奈:哈马斯把鸡蛋全搁特朗普一个篮子里,压根儿没其他出路;以色列呢,杀红眼的状态下,停火协议签了也可能转头炸。
核心在于,美以关系的失衡让冲突越拖越深——美国不改变立场,国际规则就形同虚设。
我琢磨着,未来如果多方参与调解,比如中国或联合国框架下的对话,或许能有点儿转机。
你们觉得特朗普真会出手吗?
还是说,这场闹剧还得继续上演?
总之,和平谈何容易,但总得有人先迈出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