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军从鼎盛时期到如今的尴尬局面,转变的跨度可真是不小啊。
在上世纪80年代,英国一共拥有三艘无敌级轻型航母,分别是1980年服役的无敌号,1985年投入使用的皇家方舟号,以及差不多那个时候出的卓越号。
这些船的满载排水量都在2万吨左右,能搭载海鹞战斗机和海王直升机。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为英国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功掌握了海上优势。
时间一长,维护开销可不小,英国军费又紧张,从2005年起,逐步退役这些航母,先是无敌号退下,之后皇家方舟号在2011年,卓越号则在2014年也退役了。等全部退掉后,英国打算省点钱,准备自己建新航母,但一看手头这些老家伙,还挺值钱的,就想着把它们卖出去。
那会儿中国海军实力还不强,船只不多,技术也挺落后,南海问题上没啥应对措施,就想着买个船当研究用的平台。
到2010年,英国就把“无敌号”拍卖出去,中国买家出价挺高,像香港的林健邦就报了500万英镑,打算把它改成国际学校,停在珠海,方便中英之间的交流。
其他买家的出价都在300万英镑左右,明显没中国的优势,还谈了几轮。没想到英国突然反悔,2011年直接卖给土耳其的拆船公司,只拿到280万英镑。
英国官员直言,要么拆成废铁卖掉,也不愿给中国,就是怕技术泄露,帮中国造航母。
这事的背后其实是欧美的封锁措施,美国也插一脚,怕中国海军发展起来会威胁到他们在海上的霸主地位。那时中国海军还刚起步,用2000万美元从乌克兰买了“瓦良格号”,2002年运到大连,后面改装成“辽宁舰”,2012年正式服役。
这件事让英国变得更戒备,觉得中国可能会把“无敌号”也改成军用用途。
“皇家方舟号”和“卓越号”也是一样,英国全都卖给土耳其,拆了个干净,没留给中国一点机会。中国没有失去信心,拉起袖子自己动手干起来。从瓦良格上吸取教训,2013年开始建国产航母,2017年山东舰下水,2019年正式服役。
到了2022年,“福建舰”也下水了,采用电磁弹射,技术水平推进到国际领先行列。如今中国海军拥有三艘航母,整体战斗力跃升一个档次,已经不再依赖进口旧船了。
退役老航母之后,英国紧缩经费,忙着建新船,“伊丽莎白女王号”在2017年投入服役,“威尔士亲王号”则在2019年加入行列。这两艘都属于6.5万吨级,用燃气轮机和柴油发电机驱动,能搭载F-35B战斗机。
舰船的过程其实挺繁琐的,为了节省开支,英国在设计上做了不少压缩,供应链也变得紧张。2011年在造船的过程中,缺少了那种大型的龙门吊——那种能吊起1000吨的起重机,平常用来吊船体模块的。
中国振华重工具备这个技术,英国咬咬牙买了一台,叫歌利亚,花了1220万英镑,拉到罗赛斯船厂去。
要是没有中国设备,英国的航母造不了,这就挺尴尬了,以前不卖船,现在倒是求中国卖吊机。
新航母一上线,麻烦事不少。“伊丽莎白女王号”在2017年试航完后就漏水,管道还爆裂,导致海水灌满船舱。到了2020年,“威尔士亲王号”引擎室也进水,电气出故障,修了好几个月。
2022年8月,威尔士亲王号在怀特岛搁浅,旋转叶片出了问题,拖回港口维修了九个月。
2024年2月3日,伊丽莎白女王号准备由朴茨茅斯港开往挪威参加北约演习,这次是冷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演练。不料,右舷的螺旋桨联轴器出了故障,只得紧急停航。
于是,英国改派“威尔士亲王号”接替,2月11日又推迟一天,直到12号才出航。到3月9日,“伊丽莎白女王号”突然起火,冒出了浓烟。
这些毛病让英国海军挺头疼的,经常出故障修不完,战斗力也受影响啦。
这么多麻烦,根源就在英国太会省了,建完之后就裁掉供应链,没留备用零件。
修塔台的龙门架,建完以后就给扔了,出了问题找不到供应商,只能从一艘船拆零件不到另一艘上,确保至少一艘能动。供应链断了以后,英国又跑去找中国买替代品,拜托企业帮忙提供。
振华重工的吊机零件,英国那边悄悄联系过几回。
到2020年底,英国又想买龙门吊来修船,但中国坚持按照市场规则走,视情况再决定出售。那时候的态度中国记得清清楚楚,没打算急着帮忙。请求帮忙的被拒了,英国那脸面就挂不住了。
二战之后,英国海军一直算世界一流,但现在军费只占GDP的2%,船只少,兵员紧张。航母虽然挺先进,但也遇到不少麻烦。
中国海军从无到有,自主研发逐步走上正轨,现在已在南海巡航,演习频繁,成了常态。相较之下,英国航母去南海“炫肌肉”,还得借助盟友的护航,气势也比以前逊色不少。
国家的实力变化得挺快的,英国那曾经日不落的帝国,好像逐渐暗淡下来,现在海军规模也缩减不少。相比之下,中国海军从购买瓦良格到组建三艘航母编队,一步一个脚印,越来越扎实。
技术封锁其实也有它的限制。欧美限制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但中国积极推动内循环,无论是芯片还是航母,都是靠自己研发出来的。英国不给卖船,中国反而借鉴经验,打造出更优秀的产品。振华重工从90年代起步,现如今在全球龙门吊市场占有很大份额,英国就买不到像样的替代品。
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竞争真是交织在一起,你强时别人巴不得跟你合作,自己弱的时候又得去求别人。英国想要帮忙被拒绝的事常有,但这个国际规则就是这样,只有互利共赢才能算是真正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