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八面玲珑的陈赓,为何屡次与总长无缘

发布日期:2025-07-24 03:10 点击次数:126

建国伊始,我军借鉴苏联经验,逐步构建了由八个重要部门组成的“八总部”体系。在这其中,阵容最为庞大、领导层变动最为频繁的部门非总参谋部莫属。历任总长或代总长如粟裕、黄克诚、罗瑞卿、杨成武、黄上将等,皆非因正常途径离职。

“总参谋长看似武将,实则承担着文官的职责,执行着军机大臣的职责。”

细加思量,果然如此。昔日总参谋部与国防部的职责界限模糊,由此引发了诸多冲突;而且,作为握有实权的部门,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各路势力的争夺焦点。面对各种问题,我们必须明确表态,坚定立场。

在总参内部,情况同样错综复杂,需确保上下一心,达成共识。欲面面俱到,兼顾各方利益,非得拥有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才能不可,然而此类人才实在是寥寥无几。

身为一位秉持传统军人风范的将领,粟裕在若干方面实则略显不足。他那份率直坦率的个性,使得他在担任总长一职的过程中屡遭坎坷。相较之下,粟裕的挚友、同样赫赫有名的大将陈赓,却恰恰具备了这些必备条件。这种反差,着实令人感到颇为奇特。为何更合适的人选陈赓,却未曾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呢?

新中国首位总长之位,由徐向前同志担任。然而,他身体多病,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便已开始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此后,他长期休养,无法履行职务。因此,在那段时期,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便由代总长聂荣臻同志亲自主持。

1954年,随着原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委会总参谋部更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其领导班子亦经历了重大调整,粟裕同志被任命为新的总参谋长。

此外,阵容中还包括了11位副总长:黄克诚、张宗逊、李克农、陈赓、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后8人均是新调,含陈赓。

陈赓以多才多艺著称,早前却鲜见于总参岗位,原因何在?无奈的是,正因为其全能,导致他常年辗转各地,奔波劳碌。

起初,他远赴越南指导工作,继而又被任命为志愿军代司令员,服务于朝鲜。待朝鲜局势逐渐稳定,中央随即将他召回哈尔滨,肩负起创建工程学院的重任。

每一项职责都举足轻重,使得人手捉襟见肘。至1954年,哈军工第一期学员已正式入学,那段最为艰苦的时期已然渡过,中央遂作出决定,将他调任总参,与粟裕携手共商三军大计。

因入任较晚,陈赓在副总长的序列中并非位居首位,这亦成为他未能晋升为总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职务接替有序。1954年,徐向前与聂荣臻两位将领相继告别总参谋部,由原第一副总长粟裕接替其位,担任总参谋长一职。嗣后,粟裕因故被免职,原第一副总长黄克诚遂接任总参谋长之职。

若陈赓能及早跻身总参,荣任第一副总长,或许便有机会在握。

此外,陈赓的健康状况亦不容忽视。据其子陈知非回忆,1933年陈赓在上海被俘之际,一众特务为获取情报,不惜在消息扩散之前对其实施电刑,导致陈赓心脏遭受了无法逆转的损害。

1957年岁末,陈赓将军访苏归来不久,不幸突发心肌梗塞,当场晕厥。虽经紧急救治,生命得以暂时保全,然而此后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他已无力再肩负主管总参谋部这一重任的重压。

在1958年的一次重要会议上,陈赓同志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目前的状况,认为已不再适宜继续担任总参的职务,并热切希望能投身于国防科技领域,继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央亦深明其身体状况,自此,总参的事务基本交由他人分担,陈赓的职责亦随之减轻。至1959年,他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卸去了副总参谋长的职务。专注于某一领域,相较于事必躬亲,承受的压力自然要小得多。

遗憾的是,陈赓将军因久病缠身,于1961年3月16日不幸离世,享年58岁。这一离世仅距他卸任总参职务两年,其身体状况也是他未能担任总长职务的一个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陈赓未曾正式担任过总参谋部的正职职务,他却曾代理行使总长的职权。根据张爱萍之子张胜在其著作《父亲张爱萍》中记载,在粟裕担任总长期间,尽管副总长多达11位,然而实际上在总参工作的仅有陈赓、李克农、张宗逊、张爱萍四位。

其余人员均承担着各自的工作职责,而在总参谋部,他们多以挂职的形式参与其中。例如,第一副总长黄克诚便主要在军委层面协助彭总开展工作。因而每当粟裕面临突发紧急任务,日常工作便交由陈赓代为打理。

非但如此,1956年伊始,粟裕鉴于身体状况,前往广东等地进行休养。同年3月31日,军委第六十二次会议作出决定,同意粟裕休假养病,期间,总参谋部的工作将由陈赓暂时接管。

此外,众多文献亦记载了陈赓担任代总长的史实。例如,《张宗逊回忆录》中便有这样的记载:“1957年2月,彭德怀同志偕同陈赓代总长、总政治部主任谭政等一同前往南京军区……”

在姜思毅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典》中,亦提及1957年5月,时任代总参谋长的陈赓大将军主持并举行了欢送宴会,亲自送行。由此可知,陈赓大将实际上曾主持过总参谋部的工作。

未能跻身总长之位,对陈赓而言,无疑是件憾事。他不仅在军事指挥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而且在军事训练以及人际交往等多个领域亦表现出色。客观而言,他的综合素质确实更胜一筹,相较于粟裕,他更符合这一职位的要求。

粟裕军事才能卓越。性情直率,曾在总参谋部中冒犯聂、彭两位元帅。若是陈赓在场,处理某些事宜想必会更为圆熟老到。此事凸显了陈赓与粟裕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各自所面临的独特境遇。

1955年1月,一江山岛战役的硝烟尚未弥漫,前线指挥官张爱萍已周密部署,一切准备就绪。然而,许世友将军向高层力陈暂缓进攻的建议,并最终获得了上级的认可。

张爱萍对此感到极度愤慨,立刻拨通了总参的电话,明确指出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否则拖延只会带来更多不利。电话那头是陈赓,他也无权作出决定,在请示上级后,他向张爱萍回复,战役将按预定时间发起。

随后,张爱萍方始得知,陈赓在挂断电话后便即刻寻访了粟裕。然而,素来颇具主见的粟裕并未提出任何看法,只是指示他转而向彭总请示。陈赓依言向彭总汇报,最终获得了肯定的答复。

张爱萍对此感慨良多,未曾料想粟裕与彭总间的交往竟已陷入如此不融洽的境地。从这一现象中,我们亦能观察到,陈赓与彭总的沟通则显得毫无障碍,他在协调上下级关系上更是得心应手。

若陈赓执掌总参全局,而粟裕直接统领与军事相关事务,或许情形将截然不同,对粟裕而言亦将大为裨益。然而,世间终究无“如果”二字。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意昂体育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